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上下游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上下游 (第2/3页)
在食堂吃饭什么的,都没有被谋杀的理由。”
“所以前面调查的民警,才觉得像是野泳导致的野外。”柳景辉坐镇办公室,并不着急,笑着道:“现在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了死者生前有被殴打,那就要考虑,是什么导致伤害发生,是蓄谋已久,情势所致,还是……意外?”
曹楚军不由笑了出来:“话都让你说了。不过,17岁的男生,能够被谋杀的理由就只能是情情爱爱了,要是论钱,他身上带的钱可能都没有外卖小哥多。”
“嗯……但是,随机杀人或抢劫,还是要放在最后考虑的。”柳景辉一句话就终结了曹楚军的试探。
专案组的办案路线,不可能永远使用穷举法。只要有可能,大家还是要用智力和证据,来摒除不适合的路线,再将资源集中到合理的路线上去。
这种时候,办案人员也是需要了解专案组负责人的想法的。
比如说,抢劫杀人这条路线要不要考虑,或者说,抢劫杀人这条路线,要不要重点考虑。
因为这条路线是最难办的,可能成本也是最高的——当然,不同的侦办策略又会带来成本的不同,常见的抢劫杀人的侦办思路,还是考虑前科犯的情况,往往是动用特情,或者寻找赃物。
像是死者张贤尧的手机就没有找到,有可能是掉到台河里了,但如果跟某个销赃人联系到一起,就可以怀疑是抢劫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其他人捡到了手机,那就要问死者为什么会与手机分开,以及在哪里捡到,何时捡到,特别是手机因何在某地关机等问题了。
柳景辉显然想要选择先易后难的方式来调查。
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大部分的专案组有且只有这种选择。
同时开启多条调查方向是需要成本的,不仅是调查资源的问题,还有人大量的人员投入。如果简简单单就能调查清楚的话——现在的大部分命案,其实就是这样的。那么,一口气投入巨量的前期费用,多少就有点过于“有魄力”了。
不过,曹楚军大约是有点倾向于抢劫杀人的,因此才向柳景辉这么问话。
他也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因为除了抢劫和类似的意外冲突,张贤尧没有被谋杀的理由。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江远牵头的专案组,绝对有足够的资源来开启一场多线程的调查,而且不论是否有必要,都不会有人啰嗦。
这就好像有个孩子是省重点里的年级第一,他要求多请几个学科的老师补课,甚至要求某个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