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九节 国难

    第二六九节 国难 (第2/3页)

……咱们先莫要议论的

    好。”

    “哎,听说李大人快回来到京城了……”

    “是么?这便好了……走走走,咱们快些。”

    众官议论纷纷,一路小跑进了“泰庆宫”。

    泰庆宫内,一片肃静。

    永宁帝端坐龙椅,将手中的急递揺的哗啦啦响:“长平关,西渡关递来急递。流霜、离月二国各起二十万大军犯我边关。这是刚递来的折子,你们……看看吧。”

    庄公公自永宁帝手中接过急递,布下龙台,将急递传于内阁首付袁廷贞。

    袁廷贞面色苍白,颤颤巍巍接了折子,翻开扫了一眼,便将折子依着顺序传了下去。

    永宁帝等了片刻,方道:“说说,你们……有什么想法!”

    兵部尚书谢鑫道:“流霜、离月二国早已对我也云照虎视眈眈,如今乘着二王叛乱,犯我边疆,实属可恨。臣以为,需得尽快调兵前往边关,以做防备。”

    “防备?爱卿这个词用的好!二国已经打到我云照疆土之上了,竟然还让朕去防备?怎么,偏要大军攻到长安,才可以还以颜色么?”永宁震怒,语气之中,竟是怒火冲天。

    谢鑫吞了口苦果,一时不知该如何辩解。

    袁廷贞恭敬道:“圣人息怒,谢大人不是这个意思。二换距离京城万里之遥,按照脚程来算,这封急递应是再半个月前送出,也就是耿、陶二贼兵临茅州之际。如今已过了这些时日,以二管所屯兵力,恐怕……故而眼下最要紧的是传令各州府郡县小心防备敌军突袭,同时调集兵力驰援。”

    永宁颔首:“袁爱卿所言极是。谢鑫。如今还有多少军马可以调动。”

    谢鑫道:“回圣人,目前可以调动的兵力只有十三万!”

    “什么!”永宁帝爆喝一声:“我云照万里山河,怎么只有这点兵力。”

    谢鑫战战兢兢道:“这……董大人和镇南王慕容王爷为平耿陶二贼叛乱,领军共计三十余万。陈大将军领军八万尚未归朝。另有各地州府所辖中央军因需镇守关隘,维稳震寇,如今这十三万已是……已是最后一点兵力了。我朝自明帝整治军政以来,实行的是募兵制,规定每朝带甲不能过六十万人,以减少军备开支……”

    “够了,朕没让你拨算盘,提祖制。”永宁帝脸上本因年岁已高,皱纹颇深,如今又听的这般令人颓丧之事,眉关金锁,更显得苍老许多:“既如此,诸位以为当如何御敌哇。”

    众臣无谋,俱都看向袁廷贞。

    袁廷贞身为内阁首辅,如今国难当头,自然要挺身而出,以做众臣表率。

    袁廷贞沉吟片刻,步出半步:“老臣以为,我军并非只有一十三万,而是有数百万之众。”

    “此话怎讲?”永宁帝闻言,立刻气血涌动,兴致勃勃。

    袁廷贞道:“明帝当年改革军制,乃是因天下太平,承平盛世,考虑到军团冗余,军队人数庞大,开支繁重,故而才创立了募兵制。以发配粮饷,招募军伍子弟,令其从军五年,五年后,便可返回原籍,以良田资之。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