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节 垮塌
第二八三节 垮塌 (第2/3页)
城。
从大营的帅台,可以清楚的看到临清城的高大城墙,定北王世世代代数百年的经营,城池之坚,粮草之足,绝非说说而已。
昨日派兵试探一下,对于城内的防守,慕容桓已大概有了了解。
二王此番叛乱,近乎将属地全部兵力带走,并征召了十数万的百姓以充数量。
如今留在临清城的守军应不足两万。
这两万纵然是精锐,又如何抵得住自己这十余万大军。
慕容桓安排妥当,整兵待发,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攻城。
攻城的进展如同慕容桓的预想,很顺利。
到了午后,南门已经打开了一道口子,慕容桓挥军直入,至傍晚时分,临清城大半已掌握在自己手中。
突然而来的大军,令守军失去了抵抗的信心。这是一边倒的战争。只需要扫平退入王府周边的残敌,此番行军便可大功告成。
陶延冀失了临清,自然会挥军而来,茅州的困局便揭会开。
夜幕降临,临清的夜空被散落在城中的烈火照的通明。
大军攻城,引发了多处大火,火光通天,军士们并不急于救火。此时,只需要攻破王府的大门,一拥而上,拆下匾额,烧毁旗帜,至此,承袭六百多年的定北王再云照不复存在。
最后的攻击,由慕容桓亲自指挥。
傍晚时分,慕容桓便率大军进城,接收了临清大部分城区,安抚百姓。
临清的百姓对这场战争多半是矛盾的。一面是临清数百年的父母王爷,一面是正统的朝廷大军。从骨子里说,百姓更倾向于后者,毕竟无论如何,他们都是云照的子民。而定北王,对于百姓而言,无非是个“小朝廷”。周游列国,你总不能说自家是“定北国”的人,这不符合逻辑,更妄为云照子民!
所以当慕容桓率大军入城之时,百姓倒是一点儿惊慌都没有,甚至有些儿喜悦,就好似做了许久亡国奴,忽而投奔祖国怀抱一般。
夹道欢迎是没有的,毕竟城里因为战事,破败不堪,街道四处可见火光。
有了火烧宁海城一事,慕容桓首要做的就是安排官军小心提防,即便不能全力灭火,也要保证临清的外城不在来一场火烧火燎!
兵行到定北王府,天色已晚,慕容桓望着这座百年王府,心中唏嘘不已。
慕容桓这些天一直都是矛盾的,甚至于更加茫然。和外边的百姓不同,他的矛盾,是在思索该不该像于自己同等身份的人出手。于国于民,他理应尽快平定叛乱,然于他自己,陶延冀和耿忠的下场,何尝不是一个警示。
他再感叹,感叹那一去不回的时光,感叹自己现在攻占了定北王府,不知何时,会不会有人攻破镇南王府。感叹那一天到来之时,是不是有人会说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启禀王爷,贼众约两千人,困守王府,请王爷下令,末将带人攻入王府当中。”一名中年将军骑着高头大马,身上的铠甲血迹斑斑,面容却很飒爽,显是刚刚亲历了这场攻城大战。
慕容桓收起思绪:“房将军,陶延冀的妻儿老小可在府中!”
那将领道:“这个……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