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一顿饭谈成了一桩买卖

    67 一顿饭谈成了一桩买卖 (第3/3页)

是略显单一,且没有拳头产品,就怕竞争力不足,没办法跟别的厂子抢市场份额。”

    听他这么一说,高天也认真思考起这个问题来,八十年代末期,儿童食品种类稀少,要说现在的孩子流行吃什么?

    无非是各种水果罐头、果丹皮、字母饼干、跳跳糖之类的。家庭条件好的,能吃到大白兔奶糖,还不是敞开了供应,逢年过节时家长才会给买一点让孩子们解解馋。

    至于说各种各样的膨化食品,现在都还没有影子呢。

    如果说表哥的食品厂只是主打这几款产品的话,市场竞争力真就不足,就算他研制出来的罐头、饼干口味再好,新工厂新品牌,老百姓的认可度也不会太高,除非下大力气做广告。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年头,根本不兴在电视上投放广告,各家电视台也不敢承接这业务。

    高天还隐约记得,上辈子80年,王府井百货大楼的橱窗里出现了松下电器摆放的“现代家庭环境”,人们除了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之外,更多的是引来了保守派质疑的声音。

    什么“广告宣传的是高消费和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你要把中国青年引导到何方去”、“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国家即使恢复了广告,但北京是首都,也不应该搞什么广告”之类的激烈批判声音层出不穷。

    这场风波,这种声音,是整个八十年代中国广告业的缩影,所谓“砖家”、“叫兽”的呐喊咆哮,吓得各家电视台高层领导瑟瑟发抖,面对成千上万的广告费,也只能心里淌血、饱含热泪、忍痛拒绝。

    所以说,打广告这条路走不通,也就只能剩下丰富产品数量,研发出拳头产品来赢得市场这一条路走了。

    当然,广告还是得做,但是仅限于纸媒。

    至于具体怎么做,高天心里已经有了点盘算,但也得等确定了拳头产品后他才会说。

    究竟该做什么呢?

    高天挠头了。

    “哥,我吃得差不多了,胃里就差一包方便面。”高源笑嘻嘻说道。

    “好,哥去给你煮面。”高天下意识地拿了包面站起身来,向前走了两步后,他笑了,停住脚步,扭头看着胡文斌,说道:“哥,咱就做方便面好了。”

    “做方便面?”胡文斌一头雾水,“你确定方便面有市场?”

    高天心说,简直太有市场了,后世中国的方便面年销400亿包以上你敢信?说中国是方便面帝国也毫不为过。

    甚至随着方便面神话版的崛起,直接带动了另外两大食品产业的兴旺发达,那就是火腿肠和卤蛋。

    一根火腿肠一个卤蛋加到方便面里一起泡,那是标配好吗。

    “我先去给源儿把面煮了,回头再跟您细说。”高天越想越觉得大有可为,脚步匆匆进了厨房,烧水煮面忙得不亦乐乎,面煮好后端回来放在妹子面前,摸摸狗头后说道:“趁热吃,吃完了去把作文写了。”

    “昂。”高源扒拉着面条答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