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三十章
第二千二百三十章 (第2/3页)
优秀的家庭妇女,他们将女性放在了一个家庭的层面,而非社会的层面。
早在独立战争前,平民家的女性甚至没有办法接受正式的教育,只有贵族家的小姐才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这种教育也并非我们所想的那样,而只是绣花。音乐这种取悦男主人,维持上流社会脸面的所谓贵族教育,是局限在艺术层面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女性是不少上流社会男子择偶的对象,但是却是死板的。直到19世纪,美国的第一所女子中学才正式向公众开放,美国的女子学校才逐渐的建立,在十九世纪末期,基本上所有的学校,包括大部分的高校都向女子开放。但是教育依旧是倾斜的,女子的教育还是局限在文科和师范教育这种辅助型学科之上,而且能够获得录取机会的依旧很少,大部分是被上流社会所垄断。
在二战中,青壮年男子们纷纷应征入伍,失业问题因此得到解决,但是与此相关的是慢慢的产生了严峻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个时候,美国的女性就纷纷步上劳动岗位,用以补充原本的男子的劳动岗位。而社会舆论也从女性不能够进入劳动岗位,应该限制女性变成了鼓励女性进入劳动岗位,甚至于告诫女性要勤劳的劳动。由此可见,之前所谓的限制不过是男性社会要巩固住自己的地位而有的说辞罢了。女性的特殊的生理现象注定了其肯定是不如男性的,于是不少的女性要求改善其工作条件,社会之上的劳动岗位大多数也只有女性在了,如果她们罢工,那么美国的社会一定会陷入瘫痪,于是政府只能够被迫答应这些妇女的提议。除了社会舆论有了变化之外,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其实对于女性就业也有了新的看法。就比如很多公司就率先雇佣女性,甚至是已婚女性,包括一些原本认为女性进入工作会破坏原本的工作环境的公司也不例外。而这些女性并没有让雇主失望,以至于雇主们十分兴奋,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女性劳动力比男性劳动力更加的细致,也更加的容易控制。
美国的女性在二战的过程中的就业数量增长的十分快,上文已经说到,美国的女性在二战前进入工作的也不过是女性比例的不到百分之三十,但是在二战的过程中,女性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飞快,到了1945年,就已经占了全社会的劳动力的百分之三十六!从这里,我们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原本被鄙视的已婚妇女慢慢的受到雇主的喜欢,而在之前,已婚女性就业甚至是社会的大忌!除此之外,在二战的过程中,不少的女性因为男性劳动力的不足而进入了原本只有男性才能够进入的岗位,比如说军工厂,在此之前,进入军工厂是男性的“殊荣”。除此之外,原本文职就是不少女性的主要工作岗位,现在则更是,美国女性中有将近百分之七十的女性从事文职,甚至是能够进入政府。都知道美国是多种族、多民族所组成的国家,其中地位最高的是白人人群,白人鄙视其余的印第安人和非洲裔,觉得这些人是低白人一等的,这些人的生活本身就十分的困难,更不用说妇女了。而二战的爆发却打破了这种隔阂,将原本只能够从事最底层最脏累的活的黑人以及印第安妇女能够获得新的就业机会,可以说二战也带给这些受歧视种族妇女重新生活的希望。她们的工作从原本的以家佣为主变成了可以自由择业,虽然说歧视依旧存在,但是比之前的现象已经好很多了。凡事都有利弊,二战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希望。这场灾难的诞生,让人们学会了反思,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反思自己原本的不足;当然也学会了站在团结与平等对待的情况下看待问题——不止是男性之间的团结与平等,更是男女两个性别之间的。在二战中,更多的男性死于战场,在劳动力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大规模的启用了女性。而在战争之下,全国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