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三十六章:求月票!!!求订阅!!!
第二千二百三十六章:求月票!!!求订阅!!! (第3/3页)
男性可能有一妻或单身,从而表现为多名女性与一名经济社会地位较高或财富较多的男性结为配偶的可能性增加;并且,一夫多妻制下的女性生育孩子的平均数目比一夫一妻制下的妇女相对少。
尽管对一夫多妻制与一夫一妻制的起源时间颇有争议,即许多国家或地区一夫多妻制早于一夫一妻制,也有部分国家或地区一夫一妻制早于一夫多妻制,还有部分国家或地区两种制度在同一时期内的不同文明中并存。
但对于阿斯加德人来说,最开始实行一夫多妻制,完全是因为人口问题。
阿斯加德成立之前和成立之初,那真叫一个乱,各个部落之间,和其他民族之间,和那些从风雪中跑出来的霜巨人,以及从那些不知道哪的犄角旮旯里跑出来的异维度生物之间的战争一直没停过。
加上阿斯加德的出生点地理环境的确差了些,所以他们需要到处劫掠。
这种生活方式和外部环境之下,阿斯加德人……严格来说是阿斯加德男人消失的非常非常快!
不这么干,人口根本跟不上死去的。
就好像巴拉圭,强制要求男性必须娶多位妻子,甚至将“一夫三妻”作为最低标准,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巴拉圭是一个位于南美洲,夹在巴西、阿根廷和玻利维亚之间的内陆国家。该国的土地面积略超过40万平方公里,比我国云南省仅多出一万多平方公里。其人口略超过600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430亿美元,属于非常普通的中等国家。在宗教方面,巴拉圭人普遍信奉天主教,因此他们的婚姻观念十分传统,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遵循一夫一妻的制度。关键在于,巴拉圭当局却不肯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早在1870年,巴拉圭当局便宣称,任何巴拉圭男性国民欲结婚,必须娶三位或更多妻子,若少于这个数量,可能会面临监禁。这是什么样的奇妙政府?任何一个渴望“建立后宫”的年轻男性,恐怕都得向巴拉圭政府鞠躬三次。
巴拉圭这块区域,最初是印第安人中的瓜拉尼族和圭库鲁族的领土。直至1537年,西班牙人声称其为殖民地,1811年才宣布独立,从而成立了至今依然存在的巴拉圭共和国。不过,独立后的巴拉圭充分承袭了小国的主要缺陷之一,那就是军事政变屡见不鲜。到1862年,巴拉圭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军阀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登上了权力的巅峰。而仅过了两年,他便对巴西和阿根廷双双宣战。只需瞥一眼地图,就能领悟巴拉圭与这两个“庞然大物”邻国同时交战所蕴含的意义。在战争后期,拒绝投降的洛佩斯开展了全国范围的游击战,最终在1870年随着洛佩斯被杀而宣告结束时。巴拉圭原本超过50万的人口中,仅存22万人,而成年男性只有2.8万人。男女比例降到了令人担忧的7.8比1。毋庸置疑,在这样的性别比例下,巴拉圭已经失去了正常的人口更新能力。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巴拉圭政府只能在战争结束的同一年宣告,提倡实施“一夫多妻制”,以期迅速提升人口,甚至容许性交易合法化。客观来说,在政府的默许下,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到20世纪20年代末,巴拉圭的男性人口实际上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到了1932年,巴拉圭政府竟然与它的第三个邻国——玻利维亚,展开了一场“查科战争”。到1935年战争结束时,巴拉圭再次损失了4至5万名青壮年男性,整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再度崩溃,这使得“一夫多妻制”法案得以延续至今。可以说这种被称为男性福利的现象,实质上是巴拉圭政府自身创造的,基于大量青壮年男性的牺牲为前提。在法案出台之初,几乎没有巴拉圭男性对此表示支持,他们甚至有言论认为,这完全是把男性视作“工具”来使用。而即使到今天,巴拉圭女性倒是适应了这种政策,战争也已经远离巴拉圭。但男性们依然抱怨不断,只是抱怨对象,从战争换成了柴米油盐——无论在哪个国家,男性必然是一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
阿斯加德之前的情况类似……可后来阿斯加德发展起来之后,就不需要了。
阿斯加德的男人……其实无所谓。他们更乐意上战场和在长屋里喝的烂醉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