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1997年的新合同

    第28章 1997年的新合同 (第3/3页)

了很好的条件。

    虽然不是邀请‘卡子’入股,但他们愿意给‘卡子’单独成立一家厂牌,公司内部事宜全部是‘卡子’说了算。

    然后。

    发行、签约都是走最高档的推广协议,其中还有进军欧美乐坛的相关条件。

    对比那些大公司,滚石没有太多的竞争优势。

    所以。

    段氏兄弟决定让李杰当股东。

    一块钱一股,转让3%的股份给他,按照滚石当下的市值,李杰只需要付出1500万,就能收获价值5000万的股份。

    白送3500万。

    除了这份股份转让协议,前面的那份制作人、歌手合同,也是诚意满满。

    签约金,三张专辑5000万,可RMB结算,可美元结算。

    然后是专辑版税分成再次调整。

    18%的版税分成,当然,这个18%不是销售价的18%,而是滚石出货价的18%。

    如果是销售价,一张CD一百块,李杰个人就要拿18块,批发价按照50块计算,减去18块,只剩下32块。

    然后,还要再扣除5%的词曲版税分成、5%的制作人版税分成,滚石到手只有22块。

    再去掉成本,滚石的利润只有十几块,李杰到手28块,是滚石的一倍。

    这么一算,唱片公司反而是给李杰打工。

    天底下有没有这样的合同?

    有。

    但摇滚歌手拿不到这样的合同,除非是披头士、皇后、滚石等等全球爆火的乐队。

    他们可以拿到最顶级的合同,因为他们的商业价值更高。

    李杰现在发的那些专辑,别看卖了多少多少钱,它终究还是一种小众音乐。

    不是正儿八经的流行歌手。

    所以。

    这份合同基本是最顶级的条款,至少在现有框架是如此,想要获得更好的合同,除非他愿意全面转型,成为一位流行歌手。

    那样的话,滚石可以给出销售版税的18%,20%,甚至25%也不是不行。

    不过。

    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想要签下那么丰厚的合同,歌手也会失去‘自由’。

    从年头忙到年尾。

    不多时,李杰放下了合同,他对这份新合同还挺满意的,主要是滚石没有强行要求他参加宣传什么的。

    一个歌手不参加宣传,简直是‘离谱’!

    高达发达的商业社会,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跑通稿,哪来的曝光度?

    没有曝光度,怎么卖片?

    全靠人传人吗?

    那是效率最低的方式。

    而这,也是李杰没跟百代、宝丽金、索尼等公司签约的原因,他们提供的合同,不乏比滚石价码更高的。

    财大气粗的索尼,不仅提供了1000万美金/三张专辑的签约金,还给了100万美金的签字费。

    除此之外,如果生活上有什么问题,他们也能包办。

    比如移居日本什么的,他们都可以提供帮助,但,索尼合同里的条款也很‘苛刻’。

    一旦签了那份合同,李杰哪能稳坐钓鱼台,到时候他就是一个赚钱的工具人。

    “合同没问题,可以随时签。”

    说着,李杰翻开那份股权转让协议。

    “这个我可以带走吧?”

    “可以的。”

    老张连忙道。

    “保密就好。”

    “好,这份合同我带回去慢慢看,再跟家人商量一下。”

    “OK。”

    今天谈成签一份合同,已经是大圆满了。

    即便后面那份合同没能签成,那也没多大关系,来日方长嘛,像这种重量级的人物、合同,三顾茅庐都正常。

    接着,李杰就在这家茶室跟老段、老张签下了新合同。

    签好合同,老张又掏出一张专辑。

    《第二届海螺LEE COOPER纪念专辑》。

    “利军,这是大马滚石那边举办的活动,里面有一个叫梁晶如的学生声线很出色。”

    “你回头有空听一听,如果有灵感的话,可以提携一下新人。”

    “好,我回头拿去听听。”

    李杰把专辑放到合同上面,话说,梁晶如这么早就跟滚石接触了?

    这件事,他还真不太清楚。

    不过。

    他的词曲库里有不少适合梁晶如的歌,既有她自己的,也有别人的,就是不知道现在的梁晶如能不能驾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