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陈仓石鼓,天赐神物

    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陈仓石鼓,天赐神物 (第3/3页)

发现地宝鸡有中华石鼓园、石鼓阁。

    627年,一牧羊老人发现了10面怪异的花岗岩大石。

    这些硕大的石体形似鼓,圆而见方,上窄下大,高约3尺,中间微凸,模样奇特。

    令人不解的是,当一块大石上的泥土被清除后,居然显露出大量的神秘文字,笔法奇异,竟无人能识。

    于是,流言四散,怪论频生。

    更有乡民闻风而至,焚香跪拜,惊为天赐之神物。

    自此,陈仓突然变得热闹非凡。

    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至,一窥究竟,并拓下石上的文字,遍寻名家研究。

    更有大户,悬重金求解谜题。

    但文字之谜不仅未被揭开,反而借着民间传言,而变得神乎其神。

    100多年后,“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在战火中风雨飘摇。

    正在雍城躲避战祸的唐肃宗,听到石鼓的传闻,心生好奇,责令州府官员将10面怪石运下陈仓山,迁往雍城城南,就是后来的凤翔县城之南,与驻扎在这里的文武百官赏玩。

    石鼓被迁至雍城短短几个月后,便随着战乱的来临而蒙难。

    当叛军逼近凤翔时,满朝文武百官出逃,为躲避战祸,石鼓被仓促移至荒野掩埋起来,并对外宣称“毁失”。

    一时间,天下人为之抱憾。

    石鼓被掩埋两年后,“安史之乱”平定,天下得以太平。

    陈仓石鼓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机。

    公元806年,地方官吏查访到了石鼓的埋藏之处,请朝内的名家主持挖掘。

    韩愈还因此上书朝廷,请求移石鼓到京城太学府内妥善保管并重立其学术。

    但韩愈的请求并未被朝廷所重视,奏折在朝堂上被积压了8年之久。

    公元814年,郑余庆就任凤翔尹,兼职国子祭酒,主掌国家学术教育、文化事业。

    他偶然看到尘封已久的韩愈奏章,深深为之触动。

    于是,重新奏请朝廷,希望能妥善保管陈仓石鼓。

    于是,曝于荒野的石鼓才被移送到当地孔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