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神道、天堂、殿堂、人间化

    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神道、天堂、殿堂、人间化 (第3/3页)

作品。

    还有一大批画像石的出土,也反映出了当时人们对形高度的概括,对视死如生的思想认识,对上古传说的继承和发扬。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之为天堂时期。

    这个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的普及和民族大融合,使的石雕主题更佳多样化、风格的多样化与技巧的纯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此时的佛雕作品,既有博大凝重之态,又不失典雅鲜活之美。

    雕塑制作规模宏伟,数量巨大,艺术技巧有很大提高,佛教雕塑在这一时期居于主体地位,成就最为突出。

    它汲取借鉴外国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佛教造像中。

    不同王朝和民族之间战争与融合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体系和不同石雕风格的大融合过程,为隋唐时期的文化大一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文化基础。

    这个时期是石雕的天堂时期,所有作品就如同天做之笔,神圣而不可侵犯。

    而到了隋唐,也就是殿堂时期,这一时期是艺术巅峰。

    我国隋唐时代,在经历了延续约3个半世纪的分裂和动荡以后,重新得到统一和安定。

    这时进入一个政治经济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从而促使雕塑艺术的发展出现新高峰。

    隋唐石雕融会了南北朝时的成就,又通过丝绸之路汲取了域外艺术的养分,雕塑艺术到盛唐时大放异彩,创造出具有时代风格的不朽杰作。

    之后的宋元时期,就是人间化时期。

    宋元雕塑缺乏隋唐时期的宏伟规模和奔放气势,在写实手法的精雕细刻上却有所发展。

    此时的宗教雕塑占重要地位,开凿石窟的风气已趋衰微,寺观雕塑仍具一定规模。

    由于宗教艺术进一步世俗化,神佛塑像中理想化成分明显减弱,现实生活气息则大大增强。

    而到了明清时期,就成为世俗化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作品更接地气。

    明清的石雕沿着古代传统继续发展,呈现了定型化与世俗化。

    表现手法日趋民间化,形成了工巧而繁复、纤细、色彩亮丽的艺术风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