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拉奥孔群雕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拉奥孔群雕 (第2/3页)

仿品啊,要是真品,是有多么让人震撼?

    比如眼前的这个赤果果的男性的下身雕像,这样的石雕作品在国内绝对看不到啊!

    陈文哲上前仔细看,接着意识到这东西上,覆盖着一些金叶子。

    这种东西可和教科书,完全不一样。

    话说回来,那些教科书的图版,本来也就是黑白印刷的。

    掠过这个比较开放的男性石雕,陈文哲看向其他明显带着西方风格的雕像。

    比如一座公元1世纪大理石雕像,这应该是“戴酒神节发带的神祗”。

    他眼睛、嘴唇和头带上,可以看到红色色素的痕迹。

    这座雕像的珍品,应该是藏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种作品,如果没有见过珍品,想来不可能复制到现在的程度吧?

    很奇怪的,这几座雕像,都有着色彩,而之前的西方艺术家,集体认为古代石雕是没有颜色的。

    可是到了现在,发现雕像有颜色的人可不少。

    比如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慕尼黑大学攻读古典学与考古学硕士的芬岑茨·布辛克曼,就有着类似的醍醐灌顶般的经历。

    他在研究哪些工具,在古希腊大理石雕像上留下痕迹时,用一盏特殊的灯打下斜光。

    结果是,虽然刻痕来自什么工具从表面看不出来,但多色装饰的证据却很明显——全身上色。

    布辛克曼很快发现,想找到这些证据根本用不着特殊的灯。

    如果你近距离地仔细观察古希腊或古罗马雕像,一些颜色甚至用肉眼也很容易看到。

    这件事上,西方人一直集体失明。

    我们所见之物是非常主观的,需要把眼睛转变为客观工具,克服强大的固有印象。

    将白等同于美、等同于品味、等同于古典理念,并且将颜色看做异类、世俗、浮夸的倾向。

    这就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西方的一些石雕艺术家的思想。

    古典时期的人是什么肤色?这些好像并不重要。

    只不过,很快就有一位教授发表了两篇文章。

    她主张现在是时候接受,那些古代雕像不是纯白的观念——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