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拉奥孔群雕

    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拉奥孔群雕 (第3/3页)

且那些古代人也不都是白人。

    她指出,两个错误观念彼此加强。

    对古典学者来说,幅员广至北非到苏格兰的古罗马,具有人种多样性是既定的事实。

    在另一篇文章中,她指出,虽然古罗马人大体上,按照文化和人种而不是肤色区分人口。

    但古代文献偶尔也会提到肤色,艺术家会试图传达皮肉的颜色。

    对深色皮肤的描绘,能在古代瓶类上见到,表现成赤陶色的人形。

    在埃及法雍地区出土的接近等身尺寸的古罗马肖像中,人像肤色众多。

    从橄榄绿到深棕都能找到,证明当时存在希腊人、罗马人与当地埃及人高度混合的人口。

    比如公元前5世纪“穿铠甲的躯体”雕像,现在已经有上色复原的作品。

    当然,这些对于我们华夏人来说,完全是无意义的,因为我们从古到今,不管是石雕、木雕,都是有颜色的,特别是佛像。

    “这是拉奥孔群雕?”终于,陈文哲看到更加奇异的西方石雕。

    这东西的真品藏在罗马梵蒂冈博物馆中,这是一件造型奇异、刻制精美的石雕。

    那是一老二少的三个男人,正被两条巨蛇撕咬和缠绕着。

    它就是著名的古罗马艺术珍品:拉奥孔群雕。

    拉奥孔群雕,创作于罗马帝国初期提比略时代。

    公元1世纪罗马的科技名著《自然史》中曾有记述:这件作品藏在提图斯的皇宫里,是一切绘画和雕刻之中最杰出的。

    从米开朗琪罗到巴罗克大师贝贝尼,200年间艺术家观摩学习仿效它的不计其数。

    18世纪时,美术史家温克勒曼又把它作为古典艺术理想的典范,以阐发其“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的理论。

    美学家莱辛还写了《拉奥孔》一书,将之比为美学研究的楷模。

    19世纪以来,人们对希腊、罗马了解愈多,拉奥孔群雕的历史意义也就越深入人心。

    现在,学术界普遍把它当作希腊化雕刻的代表作。

    认定其具体制作年代为公元20年前后,归属于罗马艺术的范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