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2内阁议事

    1392内阁议事 (第2/3页)

六科无异议。

    这就是明朝限制皇权的地方,内阁和六科可以封驳旨意。

    不过这件事儿,不管是内阁还是六科,都不会这么做。

    眼看着今日似乎已经议事完毕,魏广德就打算起身告辞,张居正忽然开口说道:“今日还有个事儿,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魏广德听到这话,于是又坐好,等待张居正下文。

    而张四维和申时行也都是齐刷刷的视线投过来,看向张居正。

    “此事,其实之前善贷就和我说过,因为都察院御史人手不足,派往各地御史来回耽误行程,特别是边远之地御史。

    按制,一年一换,但因为各种原因,有些地方两三年才轮到换一次,让各地巡按在地方上时间过久,难免就接触多了。”

    张居正说的这个事儿,其实大家都知道。

    大明十三道御史,每道都有数人,按说每年换一个巡按御史其实绰绰有余。

    不过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别以为御史就是光盯着官员们,其实他们还广泛参与到各种政务中。

    也就是说,除了出巡御史外,留在衙门里的御史,还要承担其他工作,可不是只管风闻奏事就行。

    比如吏部考察官员,御史就得参与其中,再有户部各省征粮收税,御史也会参与进行核查,诸如此类事务,都察院其实事务也是颇为繁重的。

    更被说如云南这样的边远省份,御史们大多不愿意去。

    于是在该安排换人的时候,就会有人故意用各种理由,比如手中事务没有处理完成等为借口,委婉拒绝出巡。

    这也就让一些御史到了地方,一干两三年也没有看到回都察院的机会。

    现在兵部发文调回兵部担任侍郎的张科,当初也在浙江超期出任巡按御史。

    不过那是战时,实际上胡宗宪也是,在浙江巡按御史上两干三年,都没有浙江道御史前来接替。

    那地儿打仗,文弱书生自然不愿意去。

    这也是胡宗宪被拿下后,其权利被朝廷转手就给了张科的原因。

    实在没有合适的官员接手,又不能移交权利给浙江布政使。

    可以说,御史其实在大明朝也是个万精油,要通晓军务、政务和刑罚等等。

    大明朝许多封疆大吏,其实也都有早年在都察院的经历。

    所以张居正说起此事,张四维和申时行都是微微点头,也只有魏广德多少猜到,张居正怕是在海瑞的事儿上有了自己的决定。

    不过这个事儿,他支持还好,若是不同意,还真不好争执。

    除非都察院打算硬顶着把人抬起来,但那就会得罪首辅,想来以陈炌的为人,他应该不会做出引发朝廷争议的事务来。

    魏广德没有表示,只是静静看着张居正,等待他的下文。

    而张四维和申时行瞄向张居正的视线,也时不时看上一眼魏广德,想看看他的反应。

    不过显然是看不出来什么的,魏广德根本就没有多想。

    实际上,海瑞又不是他的人,为何要上心。

    他关注海瑞,其实不过是打算利用他的威名,一方面让江南执行朝廷决议,把清丈田亩的事儿推进下去,另一个就是成立税务衙门,能把地方上商税收上来。

    这点上,没人比海瑞更合适。

    就算是士绅再怎么诡辩,老百姓都只会相信他们的海青天。

    果然,接下来张居正就把都察院有意让海瑞出任南京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的意向说了出来。

    申时行还算淡定,之前张居正已经说过,魏广德之前就知道此事。

    不过张四维脸色就不怎么好看,海瑞这把刀太锋利,张四维可是很清楚的。

    连致仕阁臣,还是救命之恩的恩人,海瑞都能下达最后通牒,威胁抓人,就更别说其他。

    外面许多官员不知道,只以为海瑞碍于徐阁老面子,所以比较犹豫,因而得罪了高拱。

    可其实张四维还是知道的,海瑞确实碍于徐阁老救命之恩,想要息事宁人,甚至给出退还一半田地的条件。

    当然,最后是没谈拢,海瑞下了抓人的命令。

    只是高拱对此不满意,还是拿走了海瑞,换上自己人,直接进一步针对徐阶。

    对这样一个人,掌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