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还能坏到哪一步去

    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还能坏到哪一步去 (第2/3页)

    严桑桑跟在顾正臣身旁,低声问道:“夫君这番话,他们能听进去吗?”

    顾正臣叹了一口气:“多少出点力吧。”

    道理大家都明白,只是决心不够大,顾正臣也不指望这一番话就能促使他们下了决断,只是希望这些人在思考要不要移民的时候,多多少少想一想,到底要不要给子孙一个未来。

    看着顾正臣离开的背影,周大山叹了一口气,转过身看向周小山:“你认为他说得对吗?”

    周小山看着老父亲那张沧桑的脸,有些心疼,低声道:“孩儿听父亲的。”

    周大山有些恼怒:“问你他说的对不对,不是问你听谁的!就这德行,迁出去之后还不被人欺负?看什么看,干活去!”

    三月的风和煦,带着几分柔软,打在人脸上很是舒坦。

    只是百姓没心思在意这些春风,要么勤于耕作,要么愁于当下。

    移民带来了许多烦恼,甚至还带来了一些家庭矛盾,长辈希望留下,儿孙却被衙门说动了心思。

    在平遥,豪绅降低佃租、阻挠佃户主动移民的伎俩并没有奏效,知县姚甘来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先游说老人,将老人拉拢过来之后,让老人与衙役每两三天在傍晚聚拢百姓一次,讲述移民之策。

    豪绅、富户使了浑身解数,也没有阻挠百姓移民的决心。

    平遥土地过于集中,九成以上都是佃户,且每一户佃户只能分摊到少量的田亩,豪绅平日里太欺负人,百姓早就怨声载道,只不过苦于没有生计,也没出路,只能被欺压着。

    虽说前面移民之策大家都听得动心,可终究还有重重顾虑,可当顾正臣的告山西父老移民书张贴出来之后,移民途中、安置后的顾虑就一扫而空,当顾虑不在,放心压倒种种考量时,便也出现了主动移民潮。

    当然,这与县衙的不断游说也有莫大关系。

    有些地方移民难,难在重土难迁,要顾虑祖宗,宗族,有些地方移民容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