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上架活动福利不要错过

    第71章 上架活动福利不要错过 (第2/3页)

有人会预见到西影厂会有如此巨大的转变。

    西影厂的崛起,离不开吴田鸣这个名字。作为西影厂的厂长,他更是将其带入辉煌的关键人物,提起他,所有人都心生敬意。

    吴田鸣与西影厂的结缘,源于一部电影《海之歌》。据说,他被这部电影深深迷住,前前后后看了 14遍。1960年,他报考了西影厂演员训练班,并顺利考上了,从此开启了他 54年的电影寻梦生涯。

    1980年,学成归来的吴田鸣迎来了自己当导演的第一个机会——《亲缘》。然而,这部影片却因他对台湾生活和海外侨胞的不了解,显得虚假造作,最终一败涂地。

    但吴田鸣并未气馁,1981年,他被叶蔚林的小说《没有航标的河流》深深感动。吸取了《亲缘》的教训,他在拍摄这部电影时,大量采用实景拍摄,摒弃了老电影中做作的调度方式,使得电影的节奏和情绪都十分自然。最终,这部影片获得了 1983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第四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西方中心电影奖,吴田鸣借此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1983年,吴田鸣又被小说《生命》中发生在黄土大地上的故事打动,他亲自将其拍成电影,上映后在全国引起轰动,还拿到了“百花奖”。担任西影厂厂长期间,吴田鸣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同时大力培养新人,为有才华的人提供了广阔的施展舞台。当时,从北影毕业不久的张翼眸、陈楷阁等人也因各种缘由来到了西影。

    在筹备《老井》时,吴田鸣想找一个“像兵马俑一样”的男主孙旺泉,但找了一圈都没找到合适的人选。最后,他灵机一动,让身边同样在找人的摄影师张翼眸出演。结果,《老井》上映后,斩获了金鸡、百花 7个大奖,张翼眸还成了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一鸣惊人。

    而在这个时间点上,西影厂正在筹备一部震惊海内外的大作——《红高粱》。这部电影是大导演张翼眸的处女作,1988年,它参加了第 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并斩获金熊奖,成为华夏电影重返国际舞台拿下的第一个国际大奖,震惊了海内外。

    随后,该片还获得了第 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和第 1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姜文、巩俐、张翼眸的黄金组合也从此扬名国际影坛。吴田鸣对这部电影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和自由,他直接授权让张翼眸自己掌舵,还给了他 4万块钱去高密种红高粱。正是这种信任和洒脱,为张翼眸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也为未来的“国师”大导演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1984年,陈楷阁跟何群、张翼眸几人一起到陕北给《黄土地》采景时,一行人总是为肚子和交通发愁。吴田鸣得知后,马上为他们备了饭,送了钱,还搞来一辆吉普车让他们用了整整一个星期。陈楷阁的另一部片《孩子王》,也是吴田鸣亲自帮助运作,最终拷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