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拭目以待

    第七百五十四章,拭目以待 (第2/3页)

了不说,帝国中央还可以从东疆拿到两万亿一年的收入。哪怕说那两万亿,是要在十年间逐渐增长上来的,但是眼下三千亿明明白白的收入,也比一般的宙域在正常情况下去掉税收成本与损耗之后,收入要更高了;到了十年后,更是相当于十个宙域的收入。

    联盟实控的区域,算下来有十四个星域,比一般的宙域大了许多。这是由于蛛网宙域本身就比较大,有十二个宙域,而一般的宙域其实不会超过十个,小一些的甚至只有六七个。再算上东方宙域北边的孟河、龙鹰两个星域,一共就十四个了。

    这甚至相当于两个小一点的宙域的行政区划。

    但是也要考虑到,蛛网宙域是铁铠战争、虫群战争的主战场,战火几乎烧遍了整个宙域数千个世界,很多地方甚至遭受了灭绝令武器的打击,根本不能够重新再被利用,需要非常大的重建投入。

    按照这个角度来看,又拉回来了一些。

    但是,相当一部分认为,顾航所谓的未来两万亿税币的税额,纯粹是为了捞取权力,夸下的海口,是个无法实现的许诺。

    联盟不可能在维持统治、战后重建、承担税务损耗的这些前提下,完成这么高额度的税收。

    就算是能够维持住,联盟还有能力做些什么吗?

    恐怕是没有的。

    所以,很多支持联盟的中央官员,倒不是想要看到有一个割据政权的出现。而是他们认为,顾航这是以联盟这样的政治形式,展现高效的行政效率,为帝国中央提供巨量的税务收入。一旦这样的形式跑通了,以正常两个宙域的领地,就能够向中央缴纳十个宙域的税额,那这个功劳长久来看,甚至不比打赢一场战争来得小。

    这就是很多自诩聪明的人看到的东西:泰拉仍然是最重要的政治舞台,顾航在牺牲联盟,背靠这两万亿一年的中央财政收入,在中央获得更大的权力。

    并且,一旦这种形式是可以推广的,那么他这个治世之能臣,是不是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来到神圣泰拉的大舞台上?首相会不会想要让他来将《联盟计划》的政策,推广到帝国的其他地方,进行政治、经济的全帝国范畴内的改革?

    那可说不好哦!

    在那个过程之中,顾航和齐伯督之间关系、联盟与帝国中央之间的关系,又会怎么发展?

    变数非常多。

    敏锐的权贵们,现在隐晦的将目光往帝国东疆,那片在文艺作品里被塑造成‘希望之地’的区域。

    他们在看着顾航这位非常年轻的高领主、大导师、宙域主席、星界军元帅……他还能在东疆做出什么样的成绩来。

    那里已经成为了政治家们投注目光之地。

    而除了普通民众、政客之外,还有一个群体,对于东疆也有很大的兴趣。

    他们甚至都已经在筹划开船,一股一股的往东疆跑了。

    这个群体,就是帝国行商们。

    与一般的商贸不同,在星际时代中,进行跨越星系的贸易活动,成本非常的高昂。

    商船、运输船虽然不像是军舰那么贵,但是一般的势力也很难弄到那么多的钱。并且,星际贸易是受到帝国官方管控的,需要许可证。

    再加上海盗的威胁、星界穿梭时候的风险、迷航的风险、漫长航行下巨量的人力需求和能源需求……这些,都让小商人的存活能力很薄弱。

    帝国总商会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他们是负责颁发许可证、对每一张许可证征收商税,并且直接管理着大量大型具体干活儿的商行舰队的机构。

    帝国商会的总商会长,甚至是有资格竞选高领主席位的顶级权贵。

    而且,跟已经没落了、很长时间都没有高领主席位的灵能修会不一样,总商会长还是经常能够拿到位置的,只是最近几十年没有而已。

    帝国商会对于东疆有很浓厚的兴趣。在经济上,他们比政客们要敏锐多了。

    蛛网宙域要重建、联盟那异常发达的制造业……这些都是可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