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敦煌壁画的天使投资人
第一百八十九章 敦煌壁画的天使投资人 (第2/3页)
不过……”
同样是被张大千铲去墙皮的壁画。
这一幅却因为操作手法粗劣,惨遭毁坏。
之后江山仔细琢磨了一下,大千同志应该是在拿这些壁画练手艺。
一面失败再来一面,毕竟有数不清的洞窟摆在那!
直到自己攒够了墙面出新的经验与技术。
“张大千一共铲掉了三十多幅壁画,”樊锦诗显然没他们所长的好脾气:
“但,这仅仅是我们了解到的,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只有他自己清楚。”
“她都已经是这幅模样了,”看着眼前心心念念的壁画,沈从文实在想不通:
“那之前我看到的那幅临摹图,是怎么来的?”
“这幅壁画实际上叫作《都督夫人礼佛图》,”常书鸿解释道:
“张大千在这临摹的后半年,也是我来到敦煌的那一年。”
刚铲去表层的宋代壁画时,墙面上残余的壁画颜色还很鲜亮。
但由于最表层的颜料跟随墙皮一起剥落,导致里面的盛唐壁画迅速老化。
到了1979年,经历了三十年的都督夫人也就灰飞烟灭了。
“在张大千离开几年后,段文杰来到了敦煌,”
常书鸿接着道:“当他在看见这幅壁画时,都督夫人已经开始模糊了。
文杰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赶在这些壁画模糊不清之前,将其一一临摹了下来。”
“原来是这样,幸亏文杰来的早,”
沈从文感慨道:“不然,我们谁都别想看见都督夫人。”
相比张大千加入个性化创作的临摹,段文杰的临摹无论从构图还是色彩,都力求还原壁画原作。
他一生临摹敦煌壁画无数,至今无人能及。
在沈从文应周总理要求撰写《中国古代服饰》的时候,就是段文杰给他送来了上百幅的敦煌人物图录。
“这幅临摹图在敦煌吗?”
面对满墙灰蒙,黄永钰问出了大家都想问得话:“我也看看这位都督夫人究竟就多美。”
“就在所里,”常书鸿当即表示:“想看马上就能看见。”
“这里面不进去了?”
隐隐约约间,张路和江山发现130窟里好像立着一尊大佛。
在一片灰暗静寂中,显得格外有号召力。
“这是今年刚打开的石窟,”樊锦诗为难道:“目前清理工作还没结束,暂时还不能入内参观。”
“那……”江山忍了忍:“那咱们就不给组织添麻烦了。”
“对对,”张路伸着脖子又望了一眼:“安全第一。”
“唉,”
黄永钰轻声一叹,收回了鼓励的目光。
“唉,”
“啧,”
“……”
与此同时,人群中又传出了几声失望的叹息。
看来想见见世面的老干部,大有人在。
第130窟内的这尊大佛,佛高26米。
与96窟的北大佛相互对应,所以也被称为敦煌南大佛。
充斥着浮灰的手电光束,毅然决然的投向了来时的小道。
一行人只能追着光束前进,没人敢在黑暗中稍作停留。
一旦失去光源,华丽的壁画就仿佛混进了某些元素。
走出石窟的那一刻,一片豁然开朗。
日头仿佛更偏了,但专家团仍兴冲冲的跟在常所长身后。
敦煌之行不虚!
原本只以为过来排练一段歌舞剧,没想到主办方还给自己安排了一场贵宾游。
“小江啊,”黄永钰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以后你要是再有类似消息,可别忘了通知我一声。”
“还有我,”邵伯林赶紧追了一句:“你怎么能只提自己呢?”
“你不用上班了?”黄永钰在为对方操心:“成天乱跑什么。”
“我这叫采风,对吧江山。”
“这其实也是在工作,”江山觉得自己就是:“也是为今后的邮票创作积累素材嘛!”
“说得在理,”邵伯林连连点头:“这就是在工作。”
“那就走吧,”黄永钰巴不得老友一同前行:“积累素材去。”
“还真别说,”张路挨近江山说道:
“幸亏这次你叫上我了,不然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这走一遭。”
“那是,咱俩什么关系。”
落在队伍后方的二位正聊得起劲,忽然脚步一顿走不动了。
两人赶紧看向前方,发现一众人站在一座窟前观望着什么。
赶紧端起相机凑了过去。
靠近窟口的壁画前,一位身穿灰色短袖衫的男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