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 最经典的≠最管用的广告词
第三百五十一章 最经典的≠最管用的广告词 (第2/3页)
平,一战又起。
这一会,站在窗前的饶斌,渐渐又看清了眼前的春光。
“最近怎么总是想起过去呀,”
饶斌抡了抡胳膊、踢了踢腿:“革命尚未成功,得保护好革命的本钱啊。”
这一会的饶斌怎么也不会想到,一场由自己提议的中外合作计划一谈就是六年。
不过,他这会最关心的还是“东风”的口号。
因为三个月后的二汽,要迎来一场最高规格的检阅工作。
对于积极转向民用市场的“东风”牌卡车,多少双眼睛正在盼着听好信呢。
“首长,”
忽然,刚离开没多久孙秘书,又快步走了回来:“新收到的几条新闻单位送来的标语,请您过目。”
“又有了,”饶斌缓缓收起了伸展运动:“你没先过个目?”
“我过了,”孙秘书岂能不过:“不然,也不会着急送您这来了。”
“哦?”
重新坐进沙发的饶斌,戴上了老花镜:“看来这一批标语有进步了。
为梦而生——东风;东风,与你而行……这怎么还不如上一批了?”
“您接着往下看。”
“东风汽车、信赖之选;车到山前……”一直眯着眼的饶斌,忽然顿住了:“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东风车!”
孙秘书见领导念得那么大声:“您感觉这一条怎么样?”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东风车……好,非常好,”下一秒,饶斌忽然戳着文件夹:
“这个,下面这个也好:万事俱备、只等东风,真是太顺口了!”
孙秘书:“我也觉得这两句非常好,就赶紧给您送来了。”
“这是哪个单位的同志想出来的?”
“就您刚刚念得那两句,其实都是一家单位选送的作品,”孙秘书记得可清楚了:“浦江东方都市报。”
“东方都市报?”
“据浦江宣传部的同志介绍,”孙秘书继续道:
“编写这两句宣传口号的同志一再叮嘱他转告我们,如果这两句没有被采纳,也请我们将它提前注册为东风卡车的官方宣传标语。”
“哦?”饶斌忍不住笑了起来:“还有这样的请求。”
“按他们在电话里说得就是,提前注册,以备不同时代的标语更替,”孙秘书这会已是在照着本子念了:
“浦江宣传部的同志转告说,编写这两句话的同志对国外的汽车企业宣传非常了解。
据他介绍,但凡是知名的汽车企业,都特别重视自家品牌的宣传,对自家品牌的宣传标语更是看得比广告还要重要。”
“我说什么来着,”饶斌一把摘下了老花镜:
“一定要为东风选一条叫得响的口号,他们之前还说用不着刻意为之,应该把精力放在生产质量上,我难道没把精力放在生产质量上?”
听到这,孙秘书稍稍愣了一下,接着照本继续往下念:“只有做好宣传、提高销售量,才能更好的把精力投入到生产研发中。”
“嗯?”饶斌表情一肃:“这话是谁说的?”
怎么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还是那位编辑同志,”孙秘书:
“详细情况我已经打听过了,这位名叫江山的同志是浦江一家报社的编辑。
但他平时的主要工作,其实是策划广告。
据浦江宣传部的同志汇报,江山同志曾为多个部门设计过广告。
对国外一些企业的宣传动向,十分了解。
他目前的业务对象,主要是一些出口创汇的商品。”
“是吗?”饶斌听到这,缓缓站起了身:“到底是浦江啊,竟有这样的广告人才。”
孙秘书的目光,紧随着首长的脚步来回挪动。
“不过,东风卡车目前的首要任务是在国内推进民用市场,”
走到头的饶斌,调个方向继续走:“不过他说的这些话倒是很有意思!”
“您想见见这位同志吗?”孙秘书道:“据我了解,江山同志已经在赶来燕京的路上了。
浦江宣传部的同志反映说,江山同志抵京后将住在钓鱼台国宾馆内。
正好您明后两天要在那里接见外宾,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安排他在宴会厅等您。”
“他要来燕京了?就为了和我见面?”
“江山同志进京的原因,是为了帮文化部拍摄一部参加纽-约广告节的广告。”
“又是广告,”
饶斌算是明白江山同志的拿手活了:“不过说起来,我还真想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