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除奸行动
第三百八十二章 除奸行动 (第3/3页)
连小江都知道的事,人家一玩收藏的能不怀疑嘛。”
“刚才在博物馆时,方主任不也说过嘛,”王世襄道:“哪怕是过了几十年,张大千作伪的阴影还在影响着美术研究者的判断。”
“究竟是什么事呀?”余思归急了:“您快跟我们说说。”
“很多年前,张大千在徐悲鸿那借走了一幅画,这幅画是五代大画家董源的《溪岸图》,”王世襄缓缓说道:
“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但这话在张大千这根本没用。
过了好久,徐悲鸿也没见张大千回去还画。
就在他以为张大千会黑不提白不提赖下这画的时候,张大千的弟弟带着几幅画上门来了。
原来给自己找了无数个借口的张大千,想用另几幅画换下董源的《溪岸图》。”
余思归:“徐悲鸿同意了?”
“不同意能怎么着,张大千能回头找补就算不错了,”王世襄:
“谁知道过了很多年,有人又把这套把戏用在了张大千的身上。”
聪明的余思归,试着猜了一句:“这人不会就是那位王季迁吧?”
“就是他,”
王世襄笑得眼都弯了:“有一段时间张大千走南闯北的办画展,这幅《溪岸图》便跟着他到处走。
这个时候,住在纽约的王季迁邀请他去纽约办画展,并同时承诺自己会全程接待……”
在见到《溪岸图》后,王季迁就和当初的张大千一个表情,当即暗下决心要得到此画。
等到张大千画展结束准备回国时,王季迁掏出了一个小本子跟张大千算总账。
“当时张大千就不乐意了”王世襄学着对方的语调:“不是说好了由你来接待嘛,怎么还让我掏钱?”
黄永钰接着学:“我当时说的是全程接待,又没说全程付费。”
这一会的江山和余思归,坐在一旁笑着瞧热闹。
“张大千是什么人,他哪肯吃亏,”王世襄接着道:“这个时候,原本就不是为收钱的王季迁,便提出了以画换画。”
江山:“《溪岸图》?”
“可不就是它嘛,”黄永钰:“张大千一听坚决不同意。
于是,王季迁就开始向张大千掏心窝了。
他告诉对方,之所以想换他的《溪岸图》,是准备把画捐给中国政府,用来换取他儿子的出国签证。”
黄永钰补充说明道:“王季迁当年有四个儿女,之后出国时只带了其中两个。”
江山和余思归一块点了点头。
“张大千见此便同意了对方以画换画的要求,”王世襄:“不过王季迁之后不但没把这画捐回国,如今还准备卖给大都会了。”
余思归这会终于听懂了:“怎么?方主任难道怀疑这幅画是假的?”
江山:“他请你俩帮忙看得就是《溪岸图》?”
“其实在这之前,”王世襄道出了方闻的转述:“就已经有多位专家对《溪岸图》提出了怀疑。”
“这里面日-本、米国的都有,”黄永钰:“包括咱们国家的一些收藏家,都不大看好这幅画。”
“那你俩看后是怎么说的?”江山:“感觉是真的吗?”
黄永钰、王世襄同时摇了摇头。
王世襄:“我俩什么话都没说。”
“我反正是瞧不出真假,”黄永钰有话直说:“不过就算能瞧出来,我也懒得管。”
王世襄呵呵一笑:“反正又不是咱们故博收画,管它是真是假呢!”
“可惜了,”江山遗憾的笑道:“没瞧见《溪岸图》的真面目。”
不过尽管这会没瞧见画,但江山却知道关于这画的真假一直到几十年后都在争个不休。
为此,大都会博物馆还专门开过一场《溪岸图》的研讨会。
相比国内,国外的多位专家一致认为,不但这幅画是假的,连张大千向徐悲鸿换画的事都是假的。
究其原因,只是徐悲鸿为了报答当年自己与前妻蒋碧薇离婚时,张大千在经济上的暗助。
之所以外界会有这样的声音,不仅是因为《溪岸图》上的诸多疑点。
另一个原因则是,当年在外界一片质疑的时候,谢稚柳、张大千两位好友,一起站出来支持了徐悲鸿对于《八十七神仙卷》为吴道子所画的结论。
事到如今,江山也深刻体会到了马未都同志“尽量不碰字画收藏”的观点。
该说不说,这TM的确不是自己能拎得清的。
相比之下,还是除奸行动爽快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