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广告创作遇上了辛得勒名单
第三百九十五章 广告创作遇上了辛得勒名单 (第2/3页)
不过了……”
直到看见最后一辆黑色轿车消失在黑夜,何文国才默不作声的走出了咖啡馆。
……
“小意大利”的一间客房里,江山一行已经领着两位贵客上了露台。
清清爽爽的晚风照着面上一吹,酒气立马就散了一大半。
“所以我一直认为,”
曹禺靠在露台的扶椅上:“不能因为对方有所怀疑,就什么也不做。
相反,我们应该走到西方国家的人民中去,让他们见识一下中国的话剧精髓。”
经过近20年的沉寂,曹团长终于又带着中国话剧出国了。
这一次,剧团不但要在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表演《燕京人》、《日出》等话剧作品。
曹禺还要联合英若诚,指导米国的话剧演员排演曹禺的四幕话剧《家》。
“到最后表演的时候,我们还要进行现场录制,”英若诚一想到这事还有点紧张:
“然后把米国人表演中国话剧的现场录像,带回国交给浦江译制厂,再由他们进行专业的译制配音。”
“听见没小江,”王扶林看着江山:“说不定到时候还得由你去翻译呢。”
“嘿,”江山摆了摆手:“有英大翻译在,哪还轮的着我呀。”
“原来你也是浦江译制厂的?”英若诚特欣喜的瞧着江山:“那可真是巧了。”
“我只是那的一位编外翻译,”江山:“顶多就是个应急的,和您肯定没法比,您可是剑桥的高材生呢。”
“嗐,”英若诚也嗐了一声:“我和剑桥的那点事怎么都传你这了。
其实呀,剑桥倒是想让我去来着,可给我在最后一刻放弃了。”
“这是为何?”王扶林就听不懂了:“别人想上还上不了呢。”
“是这样的,”
曹禺帮着解释道:“若诚小时候上的是天津一所名叫圣·路易的教会学校……”
和王世襄一样,为了能听懂学校里英、法、德、俄等一水欧美学生的嘲笑、并加以反击。
英若诚也没日没夜的学习英语。
当时他除了完成学校的课程,还强逼着自己利用早、中、晚的休息,每天背一段五百字的圣经或莎士比亚、密尔顿……
就这标准,长此以往还能得了!
果然,三年的学习时间结束后,英若诚以各科全优的成绩,由圣·路易高中推荐拿到了剑桥的免试通知书。
但,在与自己父亲的一次促膝长谈后,
英若诚不但放弃了剑桥,还放弃了祖传的辅仁大学。
直奔着清华大学就去了。
这一会,英若诚边说边笑:“我当初念的就是清华的外国语言文学。”
“别说,”江山:“还真挺对口的。”
“说的就是呀,”英若诚瞧着江山笑了:“还没毕业,就帮着相关单位翻译海外剧本,毕业后干脆就进了人艺。”
什么是幸福?
爱好、学科、工作三合为一,就是人生中最大的幸福。
“如今更好,”曹禺笑道:“英翻译还得把中国的话剧剧本翻译成英文,让米国人表演我们的保留剧目。”
“这倒是个很有意义的交流活动,”王扶林认为:“只有多加接触和了解,才能避免双方产生误会。”
1980年初,在国外几所大学的牵头下,曹禺开始领着中国话剧走出国门。
到了下半年,燕京人艺又将带着《茶馆》环球演出。
诸多凡务围绕,也是曹禺始终不能安心再创的原因之一。
“其实有些时候,双方有点小摩擦倒也不是坏事,”
江山在这时说话了:“就像咱们小组这次遇上的事一样,要不是奥威格对我们有所怀疑,咱们还拿不着与奥美的比稿机会呢。”
“你不提这事我倒忘了,”
王世襄回忆道:“我怎么瞧着那位奥威格,在酒会上到处溜达,好像跟谁都认识似得。”
“我也发现了,”余思归点了点头:“整场宴会最忙的一个就属他了。”
“咱们参加个宴会,就是为了吃,”江山坦白交待道:
“人家呢?不是结识新贵发展潜在客户,就是主动接触笼络优秀人才,奥威格多精明一人,几乎每吃一次席都能挖到几笔业务。”
不然,也不会在10年时间就攒下了8亿家资。
“这么说,”黄永钰:“他质疑你的能力,还是你占便宜了?”
“能不能占到便宜,得看能不能获得甲方的认可,”
江山的目光缓缓看向四周:
“只要欧莱雅一瞧上咱们的设计,整整5万美元的设计费……可就全是咱们的了。”
曹禺一听惊了:“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