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双向奔赴的红色情书
第四百章 双向奔赴的红色情书 (第2/3页)
忽然感觉没见着人,兴许也不是坏事。
不然,俩姑娘要是问起来,还真不知道该摆什么造型。
毕竟,这次和之前只要热闹就成的“新星音乐会”不同。
人这回可是冲着全国舞蹈比赛去的。
说起来《上春山》之所以能够一鸣惊人,一是因为音乐讨巧。
再一个,整体串烧式的歌舞表演也让这个年代的人民,瞧了个耳目一新。
在彩排《上春山》期间,江山说起来是个舞美策划、动作编导。
但其实不过是给了个上辈子所见所闻的造型设计图,完了再照着回忆扭了几下。
关键的细节,还得依靠浦江歌舞团自己去填空……
没曾想到最后,还真就把《上春山》给招来了。
更没想到的是,自己赶鸭子上架的一次壮举,竟又让浦江舞剧院给瞧上了。
说起来,之前拍摄《紫禁城奇妙夜》的时候,舞剧院对江山可不薄。
二话没说,就将自己的两员大将,一块拨给了江山。
在燕京拍摄期间,随时起跳的周洁和董智芝,对江导的命令也是一点不含糊。
想到这,江山低头看了眼自己的……腰身。
拼了命的回忆,上辈子自己在年会上跳过的舞蹈。
“究竟跳哪个好呢?”
边走边动手的江山,一点没留意绕道而行的市民群众。
“要不来个《芒种》?”
“说起来《丽人行》我也跳的不错,当时还选我为领舞来着……”
江山边走边嘀咕。
一个不留神,被挂在半空的床单,盖了一照面。
“嘚伐起啊小伙子。”一手拿着一晾衣杆的大妈,赶紧出声打招呼。
直到这会,江山才发现,自己竟不知不觉走进了一条弄堂。
抬头上看,横在弄堂里的一根根挂满各色衣服的晾衣杆,如万国旗般在迎风招展。
“柏兰花、孜孜花……”
与卖白兰花、栀子花的阿婆擦肩而过后,江山继续在弄堂里走着。
这一会时间已近傍晚,弄堂里随处可见坐在一只小凳子上的妇女同志。
她们曲着腿、弯着腰。
不是在摘菜、洗米,就是守在煤炉旁边煽风点火……
伴随着叮叮当当穿巷而过的自行车,及放学归来的小孩子。
整座城市的市井烟火,在这一刻已冉冉升起。
看着眼前这一幕,江山不由就想起了那一幕。
在那里,也有同样一个人间烟火。
石库门、弄堂、老马路、黄包车、旗袍店、报馆……
身着素雅旗袍的旧上海女人们,坐在一只小木凳上,轻摇着蒲扇、拍赶着蚊蝇……顺带望个风。
想到这,江山散漫的脚步逐渐加快。
径直向家冲去。
为了不使乍现的灵光散去,迈进家门的江山,二话不说便直接铺开了画本。
日落西山,夜幕升起。
一直在埋头作画的江山,一点没察觉出身后的两位哥哥,正一左一右拿着他的画稿。
画稿虽多,但瞧着简单易懂。
各式各样的舞蹈姿势,跳起来虽难,但画起来却十分简单。
看着眼前熟悉的一幕,江海想起了那堆《上春山》的编舞设计图。
“伱这是又要排舞了?”
江海夹着画稿,给老三点了根烟:“见着那两位女同志了?”
“没见到人,”
一直握着笔的江山,头都没舍得抬一下:“她们不在剧团。”
“那你这是在画什么?”
“我先画着,”江山:“等见着她们的时候,就直接亮给她们看。
如果对方不满意便可以赶紧找下家,省得耽误了人家。”
“这话我怎么听着这么别扭,”
江海皱着眉、瞧着画:“不过你这画的究竟是什么,我怎么没瞧出是什么舞种呀?”
“你拢共才见过几种舞?”
这一会,江河说话了:“没瞧出来也不奇怪。”
“我见的舞蹈的确不多,”江海强调:“但好歹也见了不少年了,可这穿着旗袍跳的舞,还真是从来没见过。”
江河仔细回忆了一下:“我也没见过。”
“我设计的这种舞,”
江山决定先歇一会:“其实就是旧上海女性的一种真实写照。”
“说详细点。”
“提到穿旗袍的旧上海女性,大家首先想到的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