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江山,来见识一下六边形创汇带头人

    第四百零一章 江山,来见识一下六边形创汇带头人 (第2/3页)

,李白迅速将发报机拆散藏在了地板下面。

    没想到那破地板的质量也太差了,该死不死偏偏就被一个鬼子给踩折了。

    这一脚,隐藏在下面的零部件全被发现了。”

    “哎呀,”周洁紧张的攥着一颗糖::“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

    “谁说不是呢,”江山继续:

    “就这样,尽管李白一再强调对此毫不知情,应该是前一个租客留下的东西。

    但李白夫妇还是被抓去了宪兵队。

    在审讯的过程中,眼见十八般刑具都使了一遍,也没能撬开李白的嘴。

    宪兵队便把李白同志的媳妇裘慧英,绑到了李白的面前。

    然后,强逼着裘慧英看着自己的丈夫上刑。

    什么电椅子、竹签子、烙铁、拔指甲、老虎凳,当时整间牢房都在回响骨头断裂的咔擦声。

    看着被折磨的不成样的李白,裘慧英和丈夫一块昏过去好几回。

    但即便是这样,这对夫妇仍咬着牙坚称自己是冤枉的。”

    李若诚微微摇头:“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

    周洁急道:“后来怎么办?日-本人相信了吗?”

    “这件事一直有个解释不清的地方,也是令日军始终存疑的关键,”

    江山一直佩服这些技术性宅男:“当时日军只在地板下搜到了发报装置,却一直没有找到收报装置。

    其实李白一直在利用一台改装过的收音机收报,当时这台收音机也被宪兵队一块抱回去了。

    但经过详细检测,日军始终没有发现这台收音机的秘密。

    就这样,最后毫无收获的日军,只能将李白夫妇给放了出去。”

    “这个就有点牛了,”李叔瞧着江山:“照这么看,咱们队伍的技术也不比小日-本差了。”

    李若诚的一句话,让大家伙怎么听怎么觉着舒坦。

    在常人眼中,小日-本的技术可一直在咱们之上。

    “您别看这帮人平时不拿枪不拿炮的,”江山想到了一个人:“真要玩起来,可一点都不差。”

    “老三,你这话说的就有点大了,”李若诚瞧了眼桌上的糖:“玩文的和弄武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毕竟专业领域不一样嘛!”

    “李叔,”江山道:“还记得我先前提到的那部电影吗?”

    “永不消逝的电波?”

    在坐的一块回答了江山。

    “这部电影的编剧,虽然在字幕上显示的姓名是林金,”江山道:

    “但其实在八一厂的档案室里,却详细记录着另外一个人名,您知道他是谁吗?”

    “谁?”

    “他就是为中国共产党,研制出第一部无线电收发报机的同志:李强。”

    “李强?”李若诚微微皱眉:“听着有点耳熟啊!”

    “耳熟就对了,”江山:“您应该经常在广播电视上听过他的名字。”

    “这位李强究竟是谁?”

    这一会,在坐的各位都很好奇。

    “他目前是咱们国家外贸部的领导,”江山:

    “早年间,在派往苏联留学期间,李强仅凭一份实验报告,便推导出了米国菱形天线的发射原理。

    发表了《发信菱形天线》的英文论文,30岁便被收入了苏联百科词典,其研究成果被命名为:李强公式……”

    这位复合型奇才身上有很多标签:科学院士、经济学家、化工专家、无线电专家、情报专家、金融商品投资人……

    1939年,李强在担任军工局长期间,琢磨出了陕甘宁地区第一支七九式步枪。

    这,也是我国军工史上的第一支步枪。

    从1939年到1943年,在李强的领导下,延安军工厂办起了枪炮厂、炼钢厂、炸药厂、煤油以及制药厂。

    不仅如此,他还开设了兵器学、爆破学、炼钢、工艺金属各项学习班。

    亲自授课、手把手教,为党培养了大批稀缺人才。

    不过最了不起的,还得属他在无线电领域取得的成就。

    “1926年,为了配合第三次武装起义,李强在得知组织急需武器的情况下,自学研制了一批手榴弹。

    之后,被组织注意到的李强,又接到了总理的委托,开始研制无线电,”

    江山喝了口茶:“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我党在无线电领域完全就是一片空白。

    来到武汉后,李强被任命为特科特务股长。

    通过自学研究,研制出了中共历史上的第一部地下电台。

    解放战争时期,李强同志又受命建造了广播发射台,把新华社的声音传到了全世界。

    开国大典时,他又设计出了“九头鸟”扩音喇叭,令领导人的声音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