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毁灭一个国家,先毁灭这个国家的文化

    第四百零八章 毁灭一个国家,先毁灭这个国家的文化 (第3/3页)

都不敢想的业界支持立马全出现了。“

    “一点没错,”夏副团道:

    “就拿现在来说,照这么搞下去,咱们团的《渔光曲》也许就不是拿个奖那么简单了,说不定还能……”

    她看着对面两位同志,对面两位也在看着她。

    “拿个大奖?”

    “最大的那个?”

    “先别想那么多了,”梁团长看了眼时间:“那帮姑娘们的服装应该已经换上了,咱们还是先把舞技练扎实了再说。”

    ……

    浦江舞剧院,练功房。

    今天,15位舞蹈演员已经换到了最大的一间排练室里。

    虽说今天上身的只是低配版的简易旗袍,但姑娘们还是开心的跟过年似得。

    排成一列对着镜子不停的凹造型。

    “大家感觉怎么样呀?”

    “穿着还习惯吧?”

    江山、陈佩丝像俩老干部一样,关心着同志们的一举一动。

    “江编导,”

    周洁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我们非得在旗袍里面穿层练功裤吗?这样跳会不会不美观呀?”

    “必须得加,”

    江山昧着良心道:“只有这样,我们在排练的时候,才能坦然相对,谁都不尴尬。”

    “可是我们没觉得尴尬呀。”

    “江编导你又不是外人。”

    “再说,”董智芝专业指导道:“作为一位舞蹈演员,我们早习惯身穿芭蕾或体操服进行排练了。”

    江山和陈佩丝交换了一下眼神,刚准备服从姑娘们的强烈要求。

    梁团长和夏副团笑呵呵的走了进来。

    “好了好了,你们就不要再为难江编导了。”

    “江编导是个本分人,等大家以后接触长了,他就抹的开了。”

    “来,”夏副团拍了拍手:“今天是我们第一次带装排练,等会一定要展现出旗袍舞的柔美……”

    ……

    浦江HK区四川路,一袭灰布长衫的孙道临,带着一脸“这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的表情,漫步在80年代的人行道上。

    抬眼向前看的一瞬间,街边的一家书店,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在整条布满80年代新社会的街景中,这家悬挂着“商务印书馆”招牌的书店,却完全是一副抗日战争时期的灰色模样。

    “咔~”

    跟在摄像机背后的江山,在这时抬手叫了声停:“换机器,黑白胶片的机器上。”

    收了自己的那台摄像机后,张路带着电视台的机器赶紧接上。

    四川路上的这家新华书店,在后世叫做“1925书局”。

    属于上海最早的一家红色书店——浦江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

    创办于1925年的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和上海的其它几家印书馆、印刷厂一样。

    在1932年,日-本的“毁灭一个国家,先从毁灭这个国家的文化,”计划中,成为了主要轰炸点之一。

    幸运的是,相比其它被炸毁的印书馆,四川路上的这家分店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毁坏。

    如今,这家已经改名为“新华书店”的店铺,被江山同志提前布置成了抗战时期的模样。

    这一会,曾经在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扮演李白同志的孙道临,站在了这间曾经与自己共同潜伏过的地下联络站。

    透过一扇橱窗,“李白”同志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同志在书店内交换情报。

    身穿白底竖条纹旗袍的刘小庆,很自然的将手里的一本《红楼梦》交还给了书店老板陈强。

    叮当一声,孙道临推开了书店的大门。

    当他迈步走进书店的一瞬间,再次换成彩色胶卷的书店内,已经变成了一间80年代“新华书店”。

    与此同时,刘小庆和陈强也换上《瞧这一家子》电影中的服装。

    “同志,”

    柜台外面的陈强对售货员刘小庆喊道:“给我拿本学习电子的书。”

    “给,同志”

    面带微笑的刘小庆,一改电影中的恶劣服务态度:“您看这本书可以嘛?”

    瞧着眼前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眼含微笑的“李白”同志缓缓转身走出了书店。

    “咔~”

    随着拍摄现场响起的一阵掌声,《渔光曲》线上的拍摄工作全部宣告完成。

    1980年,7月下旬。

    由江山、夏副团长带队的浦江舞剧院参赛团,一起向着全国舞蹈大赛的承办城市大连出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