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总动员
第四百二十章 一场轰轰烈烈的总动员 (第3/3页)
“走,”王扶林大手一挥:“全体注意了……”
……
下一个拍摄地点:燕京师范大学。
路上费了不少功夫后,浩浩荡荡的剧组,终于全数转移到了师范大学的校园。
燕京师范的前身,其实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辅仁大学。
这座校园,曾被称作是乱世中一座坚守民族尊严的孤岛。
即便是在北平沦陷时,也唯独他们在坚持:不用日文教材、不挂日本旗、不修日文课的“三不”原则。
也正因此,才会在之后被莘莘学子们誉为:沦陷区里的最后一片净土。
当然,江山和王扶林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进行拍摄。
主要还是因为辅仁大学的校园内,一水的中西合璧式民国范儿老楼。
此时,大批师范大学的学生,已经在老师和副导演马加奇的指挥下,换上北影厂提供的五四式学生服。
坐在一旁台阶上,正在琢磨台词的李雪健、许亚军、陈宝国……
一见到王扶林、江山的大部队,赶紧收起了手里的台词。
“怎么样啊扶林、小江,”
亲临现场的周也明,和师大的校长一块走了过来:“你们那的拍摄工作,全结束了?”
“还挺顺的,”江山:“幸好没耽误这边的工作。”
“你们这也还好吧,”王扶林打量着四周:“我怎么瞧着大家都准备的差不多了?”
“已经完成好几遍的走位了,咱们可以先把游行的片段拍了,”
副导马加奇,看着就稳:“同学们连服装都换好了。”
“那……”
王扶林询问了一眼江山:“咱们就先拍这一段?”
“行,我马上就安排,”
说完,江山赶紧回头:“新来的同学……赶紧换装了。”
这一场“五四”大戏,全员齐上。
连12岁大的蔡国庆,也戴了顶学生帽混在游行队伍里。
几位老同志连夜加工的那副30米长的横幅标语。
被其中一支游行队伍,搁在了最前方。
一声令下后。
师大校园内的各路学生,高举标语挺身而出,呼声四起、传单遍撒。
“还我青岛、保卫主权!”
“保卫主权、还我青岛!”
“同胞们,列强在巴黎出卖了我们……”
“他们出卖了中国,出卖了四万万中国人!”
“如此赤果果的羞辱,这北洋政府居然可以忍受……”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今天,我们要以血还血……”
“无论是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就跟他血战到底!”
“血战到底——”
这一会江山与王扶林,一人守着一台摄像机。
一个负责拍摄游行队伍。
一个把镜头对向了游行队伍里,大声疾呼的学生代表。
一组组镜头,一遍遍过。
大家没有叫苦,没有怨言。
一切似乎就像之前校长跟他们说过的那样: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应该常保一分热血,维护自己的信仰……】
最后一遍拍摄,总导演王扶林已经将机位,架在了一栋教学楼的楼顶。
和他站在一块的,还有台长周也明、师大校长王梓坤,和正在帮助师大编著史学文集的启功先生。
“我们今天的行动,是中国美好未来的先声……”
这一会,由李雪健扮演的李大钊同志,被一辆黄包车拉着出场了:
“所以此刻今日,能够亲身经历这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我们感到无上的荣幸与光荣……”
人群中的一条专属走道上,江山正扛着摄像机一路跟拍。
瞧着眼前再现的一场五四运动,所有的学生、演员……仿佛已走进了历史。
“这个江山,”趴在楼顶围栏边的启功,已经被眼下的场面惊住了:“怎么能编排的如此真实?”
“你说的是哪位?”王校长和他一块,惊讶的瞧着楼下的阵仗:“哪位是江山?”
“喏,”启功笑呵呵的朝下一指:“瞧见没,就是那位扛着机器的俊后生。”
……
十天之后,央视的一支国庆献礼片,如期排片上映了。
而这一会,江山与王扶林也已经安全抵达了青岛。
“还我青岛,”
落地的一瞬间,王扶林想起了不久之前的一句台词:“还我主权。”
和他并肩站在一块的江山,也在这会笑了起来:“祖国,生日快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