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五章 天下谁人不通共

    第四百三十五章 天下谁人不通共 (第2/3页)

净!”

    挂上大红灯笼的部队食堂,一桌桌战士集体来了一曲餐前大合唱: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

    “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这一会只要仔细一瞧,就不难发现在一桌桌战士当中,还站着身着军装的王洁实、吴国松、李双江、阎维文。

    “咪嗦拉咪嗦,拉嗦咪哆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

    最后一句歌词唱完后,完美收工的江山、张路……哗啦啦的为全体官兵战士们鼓起了掌。

    之后,还当真和战士们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

    ……

    几天下来,江山的拍摄团队,带领多位歌唱演员,在南一京的各个军营里来回穿梭。

    南空、高炮团、坦克师……一听说电视台要来拍摄军民联欢大会了,都特积极的给予配合。

    在江山的请求下,各军营方阵的官兵,取消敬礼取消正步,全员以跑步姿势进入训练场。

    虽说只是分开拍摄,但当张路坐回浦江电视台的剪辑室里时,还是被江山的一手拼接给镇住了。

    “瞧着真不错呀,”

    张路惊讶的盯着显示器:“给你这么一弄,还真有点部队集结准备上阵干仗的感觉了。”

    “什么叫给我一弄?人解放军本来就在时刻准备着!”

    穿来已有两年了,如今的江山早已经习惯这些手动剪辑的操作。

    “江山,这次去军营你有没有一种感觉?”

    “什么感觉?”

    “想去参军呗!”

    “你有这想法了?”

    “那当然!”

    说句实话,只要在军营里走上两圈,是个男人都会冒出这想法。

    “就我俩这样式的,参军估计是不可能的了,”

    江山说句心里话:“不过等以后有机会,咱们倒可以上前线去拍摄实地战况去。

    知道那部《英雄儿女》的电影吧?

    那就是抗美援朝时,巴金老先生在朝鲜战场上随军采访一个多月,得到的素材。”

    “那咱们到时候也去,”张路是真想去啊:“就是不知道以后有没有这机会了。”

    “先别想那么多了,”

    江山的手眼麻溜的合作着:“还是赶紧准备下一组镜头吧。”

    ……

    金秋十月的尾巴,风吹着梧桐哗啦啦的响。

    坐在轻工局里的江山,里穿白衬衫、外穿苍青色毛线背心。

    端的就是一幅80年代知识青年的模样。

    对外贸易办公室的会客厅里,一圈浅蓝色的布艺沙发,外加几张暗红漆的茶几。

    半个小时前,卢旭章、庄世平、钱之光在参观了浦江石化的厂区后,直接就奔这来了。

    早已经接到通知的许沐春,还特意在会客厅里布置了十来盆鲜花。

    一番客客气气的开场白后,几位大人物的目光终于落在了江山同志的身上。

    渐渐地,卢旭章的叙述开始令江山听出了些许苗头。

    “1947年11月,一艘悬挂苏联国旗的货轮,从朝鲜的港口出发,

    在国民党飞机军舰的监视下一路南下,开往了目的地香江。

    这艘船当时装了好些名贵的药材、皮草、黄金,和3000多吨的土豆。

    在抵达维多利亚港后,船上的货物被迅速搬进了一家名为联合行的仓库。

    有了这批黄金压阵,联合行这家公司很快就打开了国际贸易市场。

    在接下来的几年,欧美的商人几乎挤爆了这家香江的小公司,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什么原因?”江山知道也说不知道。

    “1938年那会,正准备投降日一本的汪精卫,还寻思建立什么狗屁不如的伪政权,”

    往事重提,年近70的卢旭章,依然眼含锐光:

    “而咱们的八路军、新四军,却毅然挺进了沦陷区,开辟敌后战场。

    那时候的日军,拥有先进的武器、充足的后勤。

    而咱们的根据地,却只有贫穷的农村。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能给咱们造。

    但像药品医疗器械这玩意,就很难从敌人那边缴获了。

    伤员们用的纱布,都得反复清洗反复使用。

    因为缺乏药品,很多受了伤的战士在感染后牺牲。

    光靠坚强的意志,是肯定打不赢这场战争的。

    于是,周公把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香江。

    那么究竟派谁去才合适呢?”

    这一会,会客厅里的几位老同志,抿嘴笑着听由卢旭章给一位小同志讲故事。

    “就在这时,陈云同志想到了一个人。

    当年,为了在浦江开办一间用来掩护地下组织的交通站。

    他交给一位名为杨廉安的同志二根金条。

    原本的命令只是开一家米铺,没曾想这位同志居然把米铺开的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