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咱们干的就是这个活
第四百四十四章 咱们干的就是这个活 (第2/3页)
二年,一战成名后的李惠堂,代表中国足球队前往大阪。
参加了日——本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
第一次出国远征,就率中国队以5:1的比分击败了日—本队。
控球技术诡异刁钻的李惠堂,给国外的多支球队留下了极为震撼的印象。
紧接着,继续随南华足球队出征的李惠堂。
又带领球队远赴澳洲,与全澳冠军南威尔士足球队交战。
结果李惠堂上演的一场帽子戏法、独中三元。
一雪“东亚病夫”之耻。
在这场球赛之后,凹大利亚的体育总局,专门为李惠堂颁发了一枚金质奖章。
消息传回后,香江的各大报刊都以特大号标题报导了此事。
【万人声中叫球王,碧眼紫髯皆颂扬。】
同时,上海的报刊也在集体欢呼。
【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
窗外月黑风高的时候,一只狸花猫悄然而至。
可惜屋里的同志这会都没搭理它,两双眼睛都在看着自家的大哥。
“到了1936年,柏林的奥运会向中国发出了邀请,”
江海说起故事来很有一套:
“在当时,中国足球队如果要去参加这场奥运会,就必须准备22万的经费。”
“这都是奥运会了,”江山认为:“肯定得政府拿钱呀!”
“政府要是会拿这笔钱,还能叫政府?”江海提醒道:“你也不想想那是什么时候。”
江山点点头:“此话有理。”
“在经过有关人士的努力后,”江海道:
“国民政府最后同意拨款17万,社会又各界捐了3万。
李惠堂一见还有2万的资金缺口,当即决定即刻出发。
他们要以球养球,以沿途参加球赛挣取收入,一路踢到柏林去。”
此后,这支在海上转战了83天的球队,像疯了一样的拼命接球赛。
只要听说哪里有球赛,整支球队立刻下船。
为了不让球队扑空,每一位队员都是咬着牙玩命的踢。
因为只有赢了球赛,才能拿到相应的奖金。
最后,他们终于在踢出了23场胜4平,共计27场球赛后。
挣够了经费,支撑着整个球队抵达了德—国柏林。
可惜一路疲惫不堪的征战,以及海轮上两个多月的颠簸,让他们最终以0:2的比分遗憾负于英—国。
“虽然这场球输了,”江海看出了两位弟弟眼中的失望:
“但你们知道这支球队最绝的地方在哪吗?”
江河:“路上赢的那23场球?”
“跟后面比起来,那都不算什么,”江海摆了摆手:
“他们既然能一路赢球,就肯定不是李惠堂一人的功劳。
这支球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各个单拎出来都是有说法的……”
其中,人送外号“谭铜头”的左后卫谭江柏。
一招投球绝技,独步足坛。
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后,从柏林回国后的谭江柏,随即加入了北上抗日的队伍。
实际上早在1932年上海抗战时。
谭江柏就作为华侨运输第12大队的队长,负责为滇缅公路运输抗日物资。
抗日战争结束后,定居香江的谭江柏还有了一个特别出名的儿子。
他便是日后组织“香江明星足球队”的谭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惠堂率领队友们创建了一支‘航建’足球队。
之后,他们辗转多省市举行了120多场足球义赛。
将所得的善款,全部用来购买飞机、军械、汽车等抗战物资。”
江河:“这么厉害?”
江山:“而且还是在乱世之中。”
看来足球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一项极其赚钱的体育项目。
江海嘴一咂:“你们以为去看比赛的人,就光买一张门票?
很多不看球的人民,在听说了球队的义举后,专程赶去为他们捐款捐物。”
江山:“我就说嘛。”
江河:“换我我也去。”
“抗战胜利后,李惠堂依然在忙活足球的事,”
江海缓缓道:“之后,他不但被聘为了亚足联的秘书长,还被当选为国际足联的副主席……”
当之无愧的中国球王李惠堂,同时享有了亚洲足坛、世界足坛的深厚威望。
“哥,”
江山一场故事听下来后:“这么好的真人事迹,咱们应该说给更多的人来听。”
“你的意思是说……把它登出去?”
“咱们干的不就是这个活嘛,有现成的好故事,干嘛不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