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7【老乡,开门,自由贸易!】

    0597【老乡,开门,自由贸易!】 (第3/3页)

占城三国共同觐见,接着是吐蕃、陇右等部族,最后是一众海上小国,陛下可否?”

    “可。”

    韩桢似是想到甚么,忽地问道:“倭国可曾派遣使节团?”

    倭国早在隋唐时期,便改名为日本,但中原还是习惯称呼倭国。

    《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

    “不曾。”

    吴敏摇摇头,解释道:“前朝与倭国也未建交,一百六十余年间,只有寥寥几封书信来往。倒是民间交流频繁,时有倭国僧侣渡海前来朝拜,从倭国民间百姓之口得知,倭国如今正值藤原氏摄政,紧闭国门,孤存海外,便是与近在咫尺的高丽,也不曾有联系。”

    虽然闭关锁国,但倭国对中原依旧不敢得罪。

    咸平五年,建州商人周世昌船遇风飘至倭国,受到倭国朝廷的照顾,留住七年始回国。

    这七年间,倭国朝廷对周世昌礼遇有加,供其吃穿用度,还安排女子服侍,且时常有诗人宴请他,比他娘的在国内还要潇洒。

    “闭关锁国?”

    韩桢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明岁让匡子新率两支神舟战舰群去一趟倭国。

    老乡,开门,自由贸易!

    倭国这地方,虽是不毛之地,且天灾不断,但银矿储量却极多。

    如今中原正在闹钱荒,虽然韩桢通过发行青钱,暂时缓解了钱荒的问题,可是依旧存在不少问题。

    韩桢垂涎倭国的银矿,并非是为了换锚定物。

    青钱的锚定物是粮食、食盐、布帛等物品,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他也不打算换,搞银矿是为了填补青钱之外的空缺。

    目前,青钱最小的面额是五贯,也就是说,五贯以下依旧使用铜钱交易。

    不是说没法印五贯以下的面额,而是性价比太低,朝廷太吃亏了。

    青钱不管是纸张还是变色油墨,又或是制造工艺,都是最高水准,哪怕如今工艺成熟,且大量印刷,摊薄了印刷成本,可算上人工,一张青钱的成本,依旧高达二十余文。

    这笔成本,一直是银行在默默承担。

    五贯以上还稍好,面额大,印刷的数量也就少,所以成本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但如果印刷五贯以下的青钱,那就不一样了,成本将会成倍的提升。

    所以,韩桢与谷菘等人商议后,决定五贯以下还是发行金属货币来的划算。

    水力铸币机已经研发的差不多了,就等着银矿呢。

    ……

    君臣二人又商议了一番大朝会的流程细节后,吴敏便匆匆离去。

    刘昌这才凑上前,低声道:“陛下,方才黄门来报,杨总管即将抵京。”

    闻言,韩桢面露喜色,吩咐道:“你替朕去接一接。”

    “奴婢这就去。”

    刘昌应了声,正准备离去,却又顿住脚步,问道:“陛下,那赵柯是否接见?”

    韩桢略一思索,答道:“将他一起带入宫。”

    “奴婢遵命。”

    刘昌快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