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少保,皇上要练布库

    第276章 少保,皇上要练布库 (第2/3页)

制的原武昌水营,平虏侯王永康控制的水师力量都要由他统一指挥安排。

    洞庭湖水师也需要在岳州一带江面起到牵制清军水师作用。

    兵力、运输、休整,各方面因素结合在一起,让吴军马上渡江变得有些不现实。

    王五权衡利弊,只要吴军大举渡江北伐,早一个月晚一个月于战局并没有大的影响,反而会增加北伐力量。

    毕竟他手头真正能野战的兵马最多一万余人,张长庚那边表面有四五万人,实际能战的估计也就五六千人。

    北伐主力还得是吴军。

    如此,参与北伐的吴军精锐自然越多越好。

    现在仓促过江很有可能重蹈太平天国北伐失败下场。

    当下与马宝他们议了议,同意将北伐时间拖延到下个月。

    吴三桂最终同意韩大任的建议,命兵部立即拿出调兵方案加紧落实。

    夏国相全程没有明确表态,因为韩大任的建议实际就是他的主意。

    除了想确保北伐万无一失外,自然也是考虑到岳父心中营救儿子的“小九九”。

    这次军议后王五立即赶回荆州,一是要妻子携侄子吴世璠去武昌;二是整军备战;三则是要去襄阳代表吴三桂争取韩王、虎帅他们不与吴军为敌;四是见见“五祖”,落实一下光复会,并派员前往燕京刺杀吴应熊,以绝吴三桂念头。

    途中收到一个消息——达素集团内部“失火”。

    清军郧阳副将洪福率部在都统张天福指挥下撤到河南后,突然率所部千余士兵围攻张天福,结果没能斩杀张天福,不得已带着残兵转投襄阳,说自己乃汉人,从前为鞑子卖命只是为形势所迫,今复明有望理当重复汉家威仪。

    洪福的叛乱令得河南清军人心惶惶,此时若能自襄阳北击清军,有望取得大的战果。

    可惜,襄阳北府实力不济,虽说招募扩充了万余兵马,但能战之兵有限,顶多小打小闹,不可能就此重创达素。

    除非吴军此时北伐,利用河南清军动摇之际双方东西夹击。

    可惜,吴军北伐恐怕还得一个多月。

    不由有些遗憾。

    有这一个多月时间,达素定然已肃清内部动摇份子,不会给吴军(明军)可趁之机。

    抵达荆州后收到武昌转来的消息。

    广西提督马雄派员同吴军接触,愿意归降吴军。

    孙延龄在桂林发起叛乱时,马雄在柳州没有从叛乱,孙延龄在张煌言劝说下派人到柳州劝马雄参与反清,却被马雄拒绝。

    孙延龄大怒,不顾张煌言劝说率兵两万攻打柳州,不想却被马雄用几千回回骑兵击败。

    尽管大败孙延龄,广西以及附近省份局势变化让马雄独木难支。

    放眼四方,除了他竟再无一支清军。

    吴三桂侄子吴应期统军两万南下后声势极盛,马雄自觉无法守住柳州,便派人前往吴应期军中请降,说自己宁降平西王,不降孙延龄。

    待知吴三桂已于武昌登基称帝为昭武皇帝后,马雄顿觉愕然,然已派人往吴军请降这时食言肯定会遭吴军攻打,再有孙延龄背后夹击,他多半就得身死族灭。

    思来想去,只得给远在武昌的昭武皇帝呈上贺表,愿率所部八千骑兵归降大周。

    吴三桂大喜,立时授马雄为怀宁郡公,要其率部听从侄子吴应期节制。

    可能是真的没有将孙延龄放在眼中,吴三桂竟在孙延龄尚未明确表态支持自己当皇帝前,就给广西各州府颁发印信,派原平西藩下参领傅奇栋为广西巡抚,佐领李迎春为布政使,同马雄一起归降的柳州知府程可则为按察使。

    得知马雄降了吴三桂,吴三桂绕过自己直接封授广西官吏,孙延龄自是大怒,可他也不敢公然反对吴三桂称帝,只得捏着鼻子打算接受吴三桂给自己改封的安南王爵。

    张煌言对吴三桂称帝极为心寒,但在收到王五托罗子木带给他的密信后沉默许久,对吴三桂称帝一事保持沉默。

    王五在信中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劝张尚书以大局为重,指眼下灭清才是复明人士的当务之急,也是首要之责。

    其它事情,相较灭清都是其次。

    孙延龄原以为张煌言这个前明孤忠会反对吴三桂称帝,也会劝说自己出兵与吴三桂为敌,不想张尚书对此事竟然不表任何态度。

    摸不着张尚书究竟怎么想的孙延龄眼见马雄要引吴应期大军入广西,只得赶紧派人前往吴军表示愿意臣服昭武皇帝。

    得知孙延龄臣服后,鉴于北伐需要大量兵力,孙延龄和马雄麾下又都是原定南王孔有德的藩军精锐,因此吴三桂授意侄子吴应期要马雄、孙延龄各自出兵前来武昌参与北伐。

    马雄接到吴三桂旨意后判断吴军大举北伐后,清廷肯定撑不住,自己若不从中出力将来怕是没有好下场,于是爽快答应吴应期,愿意出骑兵5000赶往武昌参加北伐。

    然而孙延龄却担心吴三桂这是借机削他的兵权,吞并他的部属,以“部众不从”为由婉言拒绝出兵北上。

    此事让吴三桂大为恼火,怀疑孙延龄这人靠不住,万一马雄手里的精兵被抽走,此人肯定会在广西作乱。

    无奈之下,只得让马雄继续留镇柳州监视孙延龄。

    东南方面,代表吴三桂调和耿、郑两家矛盾的钱点一开始“工作”还比较顺利,因耿精忠指着吴军帮他搞定江西,所以答应郑军可以借道潮州讨伐广州。

    毕竟和江西相比,潮州地区实在不算什么。

    郑经这边本来就是想得到潮州地区,既然耿家同意他“借道”,那也没必要真和耿家闹翻。

    岂料就在事情快要解决时,吴三桂于武昌称帝消息传来。

    最先知道此事的是郑经麾下大将刘国轩,此人当面对钱点怒道:“吾家在海外二三十年称奉明号,若吴王真心兴明讨虏,吾家自是全力支持,愿结盟好。然吴王今日自立不肯归正奉明,吾家岂能与他再结盟好!”

    郑经在得知吴三桂称帝后也立时派人对钱点说道:“大元帅若弃帝号仍奉大明,吾可再进军镇江、上南京!若大元帅不肯,便是吾郑家之敌国!”

    钱点也没想到吴三桂会在武昌自立为帝,见郑家态度坚决,自知无法解决,只得灰溜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