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你不动,我不动

    第353章 你不动,我不动 (第2/3页)

    所谓鳌拜一党恰恰是大清朝堂的中流砥柱,鳌拜更是如定海神般一般的人物,你小皇帝把鳌拜杀了,用谁接替鳌拜来收拾眼下的烂摊子?

    “天亡满清,非人力可逆。”

    明年就五十岁的三省总督白秉贞说完将追随自己反正的官员花名册递上,同时递上的还有自己的三省总督大印,这意味着继湖广总督张长庚后,又有一个总督级别的高官抛弃了清廷。

    之前在贵阳被抓的贵州总督杨茂勋并非主动,而是被部下挟持降的吴三桂。

    性质不同。

    白秉贞的反正不仅让广平、顺德、大名等十二座城池脱离清朝控制,也为周军北上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

    随着消息传播,必定还会有更多城镇出于各种原因易帜,如此原本可能要花上二十天的北上之路能缩短一半时间。

    亲手从白秉贞手中接过反正官员花名册后,王五却将白的总督大印还于其,请白继续任三省总督事,并为白向武昌周朝中枢请封伯爵,另外跟随白反正的官员则一律留任,兵马也不裁撤。

    也就是除了易帜去辫外,地方原先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

    王五如此安排固然是安抚白秉贞为首的降官集团,也是利用白秉贞帮他扫平直隶、山东、包括河南部分地区。

    因为一旦拿下燕京,王五就要快速建立一个北方临时政权,以实现对北方数省的快速接管和治理,名义上仍臣服于武昌的吴周中枢,但实质上却是一个新兴庞大利益集团的崛起。

    相当于借壳上市。

    借满清的壳完成自己身份的华丽转变,从而有实力可以扫平宇内。

    另外王五也是想通过白秉贞这个三省总督给自己留条退路。

    万一燕京拿不下,他就马上撤军。

    有白秉贞这帮降官在,起码不用担心回洛阳的归路被清军切断。

    跑路关外是可行,但战略上是个下策。

    不到万不得已王五不会去的。

    进城之后,王五依白秉贞请求以大周定国公名义发榜安抚民众,并在白准备的大量劝降信中落款用印。

    这些劝降信都是给直、鲁、豫三省官员的,包括河南巡抚夏自德,山东巡抚周有德、山东提督马宁,直隶提督刘良佐。

    夏自德、周有德这两位巡抚,王五不甚了解,山东提督马宁他却是知道的,因为妻子吴小蛮曾跟他说过其父有八名爱将出任各地提督,其中就有山东提督马宁。

    不过吴三桂起兵时曾派人联络过马宁,不知什么原因马宁并没有响应。

    另外还有三个没有响应吴三桂的提督,一个是平凉提督王辅臣,一个是江西提督俨自明,一个是福建提督王进功。

    响应吴三桂的是云南提督张国柱、贵州提督李本琛、四川提督郑蛟麟、广东提督杨遇明。

    王辅臣这一块不必多说,老小子“活吕布”不是白叫的,吴三桂让方光琛和其次子吴应麟去劝他反清都没答应,眼下吴三桂死了,西北战局又胶着,纵是鳌拜死了王辅臣可能也不肯动。

    江西提督俨自明基本可以肯定不会反正,因其要是反正的话就不会带兵死守南昌,只能说吴三桂对其看走了眼。

    福建提督王进功估摸要么被耿精忠杀了,要么就在耿家父子造反后逃跑了,不然不可能没一点动静的。

    现在白秉贞这个直隶山东河南的三省总督易帜反正了,或许马宁这个山东提督可能会动摇,因此王五让白秉贞告诉马宁,只要他肯在山东率部响应大周,将来朝廷不吝封爵。

    直隶提督刘良佐就是从前弘光朝的江北四镇之一,绰号“花马刘”,此人不仅带人箭射黄得功导致四镇唯一的抗清大将身死,还将擒获的弘光帝押给多铎送燕京处死,后来又在江阴、南昌屠城,手上沾满抗清军民鲜血,人品也极其恶劣,因此王五不觉得刘良佐肯反正。

    “下官意见与公爷恰恰相反,”

    白秉贞却说刘良佐多半愿意归顺,原因不是别的,就是此人实质是个乱世墙头草。

    哪边风大就往哪边刮。

    “今公爷率军北上,满清朝堂无人,京师守备空虚,这些刘良佐岂能不知?”

    白秉贞意思只要他一道书信,领军驻扎在保定的刘良佐多半就跟他一样开城欢迎大周天兵了。

    “那就有劳白大人了!”

    再是厌恶刘良佐,王五也不会当着白秉贞这个刚降之人表现出来,若刘良佐肯以保定来投,就暂时稳住,等腾出手来再把这老东西活剐。

    毕竟,保定也是横在周军进抵燕京路上的重镇,甚至可以说是燕京的门户。

    刘良佐这个直隶提督要是让开道路,相当于燕京失去最后一条看门狗,于王五而言真就事半功倍了。

    白秉贞反正之心很诚,不仅为周军提供粮草,还主动将他这个三省总督掌握的三千多匹战马交给周军,与此同时命随他一同反正的总兵周奎率2000督标精兵协助周军作战。

    这使得王五部兵力达到了近万人。

    穆里玛让长子那麻福配合白秉贞游说各地满汉官员,又让次子安达吉化装前往秦州联络大伯卓布泰,自己则与幼子白齐齐留在王五处效鞍马之劳。

    王五心中过意不去,便临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