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我本汉奸,何来忠贞?
第363章 我本汉奸,何来忠贞? (第2/3页)
家则是指前汉军镶红固山额真、镇海将军的石廷柱,现石家代表人物是和硕额驸、内大臣石华善及其弟江南按察使石琳。
石家能名列八大家之一,主要是因为石廷柱早年任明朝广宁守备时同其兄石天柱一起迎太祖奴尔哈赤入广宁城,后来又在大凌河劝降祖大寿,从而为后金控制辽东奠定基础。
属于功劳很大的那种。
不过石家同佟家一样都是女真改姓,并非真汉人。
之所以将佟佳和石佳改为汉军,是当年皇太极故意给汉军掺沙子的结果。
要不然八旗汉军全由正宗汉人组成,假以时日必定会成为大清一股尾大不掉的势力,弄不好还会直接威胁满蒙八旗的地位。
毕竟,汉军人多。
王家是曾任汉军正红旗固山额真的王世选,此人于八大家资历最浅,却凭借战功使其家族居于汉军显赫地位。
李家则是指李永芳一族,代表人物是被耿精忠杀害的前闽浙总督李率泰,以及曾为汉军镶黄旗都统的李巴颜。
祖家自是指祖大寿一族。
当年祖大寿虽然不曾出仕清朝,但其子侄旧部却在清朝多为要员,如曾任闽浙总督、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的张存仁就是祖大寿的部下。
平西王吴三桂更是其外甥!
祖大寿的长子祖泽润随洪承畴南征时死于军中,次子祖泽溥是兵部汉尚书,其余几子皆在清廷位居高官。
不过祖家现在情况很尴尬,因为祖大寿四子高廉总兵祖泽清响应表哥吴三桂造反,令得祖家现在被清廷严密监视,基本跟囚禁没有区别。
哪怕祖泽溥同几个兄弟多次上书要求带兵出征平叛,清廷也无法相信他们的忠诚。
搞的祖家上下现在是既恐惧又期盼。
恐惧的是一旦表亲吴三桂造反失败,那他们祖家肯定要受到祖泽清牵连,哪怕清廷看在过去祖家有功的份上留祖家一命,也不可能再有现在的高官厚禄。
期盼的是万一表亲吴三桂造反成功,那凭借祖家与吴家的关系以及老四祖泽清的存在,祖家地位肯定比在清朝还要高。
两头下注,也是辽东将门的通病。
小皇帝康熙冒险铲除鳌拜后便想革去祖泽溥的兵部尚书一职,但此事被大学士巴泰劝阻,认为这样做的话很容易让祖家对大清彻底失去忠心,也容易引起“连锁反应”。
虽然被软禁的祖家本身对大清已经构不成威胁,但祖大寿当年的旧部,以及旧部的旧部还有不少人在前线效力,万一这些人因为祖家的境遇兔死狐悲,恐怕就要叛乱迭起。
小皇帝在这件事上倒没有一意孤行,不过却下旨将吴三桂的嫡孙,也就是把他亲姑父吴应熊的嫡长子吴世霖绞死,并将自己的亲姑姑幽禁起来。
祖母布木布泰得知此事后考虑建宁非其女儿,其子世霖又实是大逆吴三桂嫡孙,为防有心人利用这个吴三桂嫡孙做文章,便没有干涉此事。
太皇太后不干涉,索尼等人自然也无法阻止此事,结果就是才几岁的吴世霖被一众冲进家门的侍卫强行从其母建宁公主手中带走当街绞死。
这些事,蔡毓荣知道但过问不了,甚至觉得理当如此。
对叛逆者,就当斩草除根。
回到家中后,蔡毓荣便将路上捡到的叛军传单拿给自己已经年过花甲的父亲蔡士英看。
蔡士英身体不太好,顺治十八年就在漕运总督任上以疾致仕,这几年一直在京师休养,基本上已经不过问朝政,鳌拜在台和倒台对这位已经病退的总督大人也没有任何影响。
但是,眼下局面却不容蔡士英在家安生养身体,当知道吴三桂的叛军已经攻入外城时,蔡士英第一时间想到的竟是这大清莫不成真就这么短命不成?
同汉军八旗大多数人一样,蔡士英也不得不思考起家族的命运以及未来。
但又跟所有汉军八旗一样不得不接受整个汉军被边缘化的现实。
吴三桂造反后,清廷对汉军八旗就一直提防的很,如今更是如临大敌,这从各门值守的都是满洲和蒙古八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