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留辫不留头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365章 留辫不留头 (第1/3页)

    甘文焜一行没有任何阻拦的就进入了通州城。

    原因是城中的知州汪效奇还以为是府尹大人过来“视察”,哪里晓得府尹大人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大周朝的北方招抚使。

    等明白过来时,其人已被随甘文焜入城的徐霖拿下,1000周军骑兵带着2000原燕京巡兵迅速控制全城,除占领军营将通州驻防的1500名绿营兵给缴械外,又相继占领了设在通州的仓场总署衙门,将在此办公的户部仓场侍郎丁一峻擒获。

    连同丁一峻一起被擒获的还有在通州管理漕运、仓储事务的户部官员17人。

    其余被抓的官员还有通永道宋恩泽,守备赵大安等。

    甘文焜雷厉风行,很快命人将丁一峻、宋恩泽、汪效奇等官员解到自己面前,不待这帮通州官员弄明白什么事,甘便直言燕京已被大周军攻破,他本人也已成为大周的北方招抚使,现下奉大周定国公之命招抚京畿各地。

    “各位与我过去都是同僚,又皆为汉官,今日衣冠恢复,中国重振有望,不知各位是否愿与甘某一同为新朝效力?若愿,各官依旧各职;若不愿,那就莫怪甘某不念昔日同僚情谊了。”

    说完,甘文焜便让一众刀手进来。

    出人意料的是,二十多名在通州的官员包括侍郎丁一峻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合作,争先恐后的剪起辫子来。

    通州就此成为周军控制的第一座京畿重镇,将大运河北方终点站牢牢控制在手。

    瞎子万四亲自带兵把北方最大的两座粮仓中仓和西仓库控制住,另外还将停泊在通州等待卸粮的三百多条漕船也给扣下。

    不管是通州本地的码头装卸工,还是外地来的漕工,一律被剪掉辫子征召入伍。

    加上城中被缴了械的一千多绿营兵,进城的3000周军瞬间就膨胀到了14000余人。

    大肆扩编兵力是甘文焜的主意,其判断蒙古人进入京畿发现燕京形势已经崩坏,清廷根本没办法给他们补充粮草的话肯定要分兵四掠。

    如此,就有必要加强京师周边城镇的守卫能力,让蒙古人无法通过掳掠获得补给,这样就能一点点的把蒙古人耗死。

    但甘文焜也不是什么人都收,其很清楚城市中的市井子弟根本不能派上大用,但常年在码头出苦力的那些人不仅身强力壮,而且相对普通百姓更有组织力。

    只要保证他们的待遇,再教授些基本的作战办法,用不了多久这些苦力就会和真正的军队一样具有强大战斗力。

    别说扩充万把人了,就是扩充个五万人都能养得活。

    因为,通州是北方最大的粮食存储和中转站。

    徐霖和瞎子万四也乐得把苦力漕工收入麾下,在他们看来这些轻易就能扛起两三袋粮食的苦力是世间再好不过的兵源。

    通州城中很快出现大量以大周北方招抚使甘名义张贴的安民告示,告示中说大周军队已经攻破燕京,现号召北方汉官汉人积极行动起来反抗满洲统治。

    不过甘文焜在榜文中使了点小心眼,其没有告诉通州百姓周军攻入的是燕京外城,满城尚在清廷手中。

    结果就是燕京沦陷,大清皇帝同朝廷尽被周军俘获的“谣言”很快沿着运河向四面八方传播。

    甘文焜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次日就有香河、顺义、三河、平谷四县在收到消息后或主动响应甘文焜易帜归周,或在那帮离京官员劝说下向燕京奉表。

    为了让京畿一带的百姓能都站在周军一边,甘文焜又前后颁布了三个政策。

    一是以大周定国公名义正式下令各府州县废除原满洲圈地政策,土地原汉民主人都可重新获得故土,及之前被八旗强行霸占的房屋。另京畿附近凡旗庄包衣者可自行驱逐旗人派来管庄者,若自身能力不够可向周军请求支援。

    被八旗圈夺土地的原汉人田主要么背井离乡远逃他方,要么就被旗人强行圈为田奴包衣。

    眼下整个直隶境内沦为八旗耕奴的汉人多达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