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留辫不留头

    第365章 留辫不留头 (第2/3页)

万,甘文焜显然是想通过这个政策让这百万农奴重新翻身做主人。

    一旦这百万农奴敢于反抗,那就必然要和“解放”他们的周军牢牢捆绑,从而成为周军在北方最有力的支持者。

    不得不说,甘文焜这个前燕京市长有很大的魄力和眼光。

    其以大周定国公名义出台的第二个政策是凡即日起易帜军民皆要去辫蓄发,恢复前明时期衣冠。

    有违者皆视为满洲余孽处以绞刑。

    甚至提出“留辫不留头,留头不留辫”的口号。

    这同当年满清提出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同出一辙。

    根本就是针锋相对。

    可能是急于替周军控制京畿,甘文焜行事非常激烈,当天就把通州城中一千多不肯主动到衙门指定地点剪辫的百姓集中处斩,后将这一千多百姓的脑袋分别堆置在通州四门,令过往之人无不毛骨悚然。

    第三个政策是甘文焜以大周北方招抚使名义分别派发给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各省的。

    大意凡各敢有抗拒大周天兵必加诛戮。迎大周天兵者,则不屠人民,不焚庐舍,不掠财物,于地方秋毫无犯。

    另甘文焜希望各地官员军民人等,不管过去出于什么原因降清,只要能归服新朝,则仍准录用,过往罪孽一概不咎。

    前一条用于争取百姓,后一条则是争取官绅和读书人。

    几乎差不多的时间,原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白秉贞也采取了和甘文焜一样的政策手段,招抚劝降了直隶东边的冀州、景州、霸州、沧州、河间等城池,山东的东昌府和临清州的官绅也派人同白秉贞接触,意欲举城来降。

    河南的怀庆、卫辉等地也被白秉贞派人招降成功,使黄河南北的周军控制区就此打通。

    白秉贞目前正在极力游说河南巡抚夏自德,山东巡抚周有德,同时也在派人联络天津巡抚张端。

    甘文焜此时也正对张端展开“政治”攻势。

    天津是北方重镇,前明时还是锦衣卫指挥使司所在地,清朝入关后于此继续设立巡抚,除管辖天津所辖各州县外,天津巡抚还管着清朝在北方最大的水师天津水营。

    如果天津归降,则周军不仅能获得几乎未受战火摧残的天津,从中收取大量税赋,还能利用天津的水营切断满洲人的北逃之路,哪怕清廷逃回关外,凭借辽西走廊同周军对峙,周军也可利用水师之便从辽南方向发起对盛京的攻势,从而避免与清军残余势力在辽西走廊硬拼。

    不过尽管白秉贞和甘文焜很清楚天津的重要性,也都分别派人劝降天津巡抚张端,但这位出身于汉军正黄旗的巡抚大人不仅没有给出任何回应,反而新募了数千新兵加强天津防卫。

    原因是张端不相信周军真的克取了燕京。

    这位熟读史书的巡抚大人坚持燕京不是任何外敌能够强行攻破的,因此哪怕周军真的北上奇袭了燕京,也一定被阻在城外。

    甘文焜之流不过是利用讯道堵塞的机会蛊惑人心。

    蓟州守将董天宝一开始也不相信燕京被周军攻破,故而将两拨前来劝说自己归降周军的无胆官员给关了起来。

    直到穆里玛的长子那麻福亲自进城,董天宝才意识到大清可能真的亡了。

    那麻福敢单身进城劝降董天宝,不是他托大,而是董天宝是他伯父鳌拜家的包衣出身。

    那麻福没像甘文焜一样耍小聪明,直接坦荡告诉董天宝燕京满城尚未被周军攻下,所以董天宝是要继续效忠爱新觉罗家,还是勇敢的站出来替他的主人鳌拜报仇,全看他董天宝有没有良心了。

    董天宝没有当场回复那麻福,也没跟前两拨一样把那麻福关起来,而是一脸沉重的回到后院喝起闷酒来。

    连喝了几杯后,其妻王氏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见丈夫脸色凝重似有心事,忙问丈夫出了什么事。

    “妇道人家,就是让你知道又能怎样?”

    董天宝有点大男人思想,不想与王氏说外面正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