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京畿奴变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366章 京畿奴变 (第1/3页)甘文焜以大周定国公名义向京畿各地发出的废止满洲圈地政策令,因为消息传播以及地缘因素,首先在近京地区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近京地区是指以燕京为中心外延三百里,主要为京东、京南地区。
因为这两个地区大多为肥沃良田,故而在第一轮圈地中就被八旗完全圈占为旗田,原土地主人一律就地转为旗下耕奴。
后来八旗权贵们又觉近京三百里的几百万亩良田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便将圈地范围拓至五百里,最终圈占的良田多达两千万亩,占直隶全省良田面积一半还多,加上大量投充旗田,相当于以一个省供养人口不足百万的八旗。
此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前明那些常常因为领不到禄米被饿死的所谓朱姓宗室都不配替八旗提靴子。
占据如此数量庞大的土地,势必需要大量汉人替他们耕种,而汉人因为失去土地又不愿做旗人奴隶便大量外逃,清廷遂出台严酷“逃人法”。
“逃人法”实施二十多年来,前后捕杀的逃人多达数十万,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不得不让活下来的直隶汉人老老实实替旗人主子们耕作,并且随时将他们的妻女献给主子甚至庄头享受。
享受归降投顺汉人妻女是满洲早在关外时就有的陋习,主子不仅享有对包衣奴才妻子的使用权,还享有对奴才女儿的第一次开发权。
普通汉人是这样,做官的汉人还是这样,哪怕如范文程这种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重臣,其妻女同样要被王爷们享受。
贵为三顺王的尚可喜在降金后,也曾将妻妾送到盛京半个月。
没有任何例外。
哪怕是第一个投降后金的西屋里额驸李永芳也将妻子献给了贝勒爷,因不堪贝勒爷们的凌辱,李永芳之妻选择自缢而亡。
为了安慰并弥补李永芳,奴尔哈赤便将自己年仅14岁的孙女嫁于其做妻。
皇太极在时,意识到这种陋习会让汉官汉民对满清统治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世时没少出面调解此类矛盾,多尔衮上台后却认为这种陋习乃理所当然之事,其曾道:“如果征服者不能享受失败者的妻女,那征服的目的何在?”
燕京不少降清的原明朝官员私下聚在一起长叹短嘘时,却将满清这一陋习归咎于当年的蒙古人,以此安慰自己大清不过是效历史故事而已,不是有意针对他们。
在多尔衮的带领下,满洲王公大臣们掀起了又一轮对汉官妻女的“采食”风潮,其中采食最狠的就是多尔衮的亲弟弟多铎。
现任陕西巡抚贾汉复的妻子就被年轻的豫亲王霸占两年之久。
这股对汉官严重侵犯人格的风潮直到多尔衮死后才算停歇,并不是清廷主动停止,而是受到了外力因素。
南方的明朝余部打出了一轮又一轮反清高潮,令得投降清廷的汉官蠢蠢欲动,这会再让汉官们的妻子无偿服务于满洲王公大臣们,肯定会导致汉官对大清彻底离心离德。
当官的是脱离了绿帽子岁月,不用再与满洲人当道友,但那些在旗庄里世代为奴的可怜农奴却是无法享受官员待遇的。
他们,没有“统战”价值,有的只是被剥削价值。
所以,他们的妻子、女儿乃至母亲,时时刻刻都要接受来自主人的恩赐。
不能说不。
说不的下场就是家破人亡。
因此旗庄的汉人农奴在娶妻时,都喜欢娶丑妻。
娶漂亮女人为妻,注定他们一辈子都要生活在耻辱和恐惧中。
不过汉人农奴最恨的其实不是远在燕京偶尔才来旗庄的满洲主子们,而是天天仗着主子恩宠在庄里狐假虎威的庄头们。
庄头是清廷专门设置用于管理旗庄的管事人员,没有品级,却对庄里农奴享有几乎等同生杀予取的大权。
因为清廷规定各庄的壮丁是庄头的户下家人,非经庄头允许壮丁不准开户、不准搬迁,不准转业,必须无条件听从庄头指派。
甚至于庄内壮丁和其家人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