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京畿奴变
第366章 京畿奴变 (第2/3页)
想要离庄探亲,或外出购物,都必须由庄头开出路条方得外出。
否则,视为逃人,捉住便杀。
眼下能够充当庄头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内务府专门派充过来的“老包衣”,大多是天命、崇德年间就归降满洲的关外汉人、朝鲜人、蒙古人。
另外还有一些因为战争原因导致残废的真满洲,真满一般都在旗主的旗庄充当庄头。
另一种庄头是那些为躲避名下土地被八旗强行圈占,被迫带着土地、家人投充到内务府或其他满洲亲贵府上为奴的汉人田主。
大致占了庄头总数的五分之一。
原汉人田主出身的庄头虽也有仗着旗人势力作恶者,但毕竟一个庄上的都是本乡本土的乡亲,即便作恶也有底线,哪怕也玩弄庄上女人,至少不敢闹出人命。
那些内务府派来的庄头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的存在,这些个庄头不仅要玩弄庄上女子,还时不时的逼索,以致常有庄上不甘欺压的农奴被殴打致死。
死了真就是白死。
清廷不许地方官府过问旗庄事务,庄内纵是有诉讼之类的官司,也由内务府或旗庄主人处置。
香河知县谢凤洲去年在给上司的公文中就曾提及境内旗庄管事者常殴出人命,希望上面能够向朝廷反应一下,对旗庄稍加约束。
上面哪敢反应?
只能叫谢凤洲莫管闲事,省得惹火上身。
无奈之下谢凤洲也只能做个聋子瞎子,直到其同年现在燕京刑部任主事的裴钦之的到来。
几乎连想都没想,谢凤洲就听从了同年劝说,带领香河全城百姓宣布反清归周,并第一时间派人去通州联系了大周北方招抚使、前顺天府尹的甘文焜。
不过香河县内所有良田都被圈为了旗庄,这就使得谢凤洲这个知县只能控制县城及周边部分城镇,对那些只听命于内务府和满洲王公大臣们的大小旗庄没有丝毫影响力。
而旗庄内往往都有一支人数不等的“管理队”,多者上百人,少者十几数十人,其存在的目的就是用来督促庄奴干活,以及惩罚不愿听从庄头指派壮丁的。
香河境内的旗庄大小庄头要是联合起来能拉出几千人有械的“管理队”,香河县城弄不好都能被他们攻下。
所以如何对付境内大小旗庄,谢凤洲很是头疼,琢磨是不是请甘大人派兵前来香河协助其收缴庄头、庄兵武器时,大周定国公宣布废止满洲圈地的公文就到了。
“妙,妙,妙!”
一连三个妙后,谢凤洲当下让人将公文誊写上百份,分别派人张贴在香河境内主要道路显眼处,之后静等境内大小旗庄管事们的反应。
最先看到周军攻入燕京,即日废止圈地的庄头是马坊皇庄的李化桂。
这是个朝鲜人。
准确说是出生在关外,生活在关外,尔后随八旗大军入关的朝鲜二代。
其父亲曾随朝鲜都元帅姜弘立助明征讨建州女真,后随姜弘立投降后金。姜弘立回国后,李化桂的父亲因为惧怕回国后会被处罚就留在了后金,死前还当上了佐领。
不过李化桂在兄弟当中排老五,所以无法同大哥竞争父亲留下的佐领一职,只能另辟蹊径谋了个庄头管事职务。
这也是大多数朝鲜二代、三代在清朝谋生的手段,如今遍布直隶各地的高丽庄、高丽营其实就是因为朝鲜人担任管事庄头的缘故。
燕京被攻破,南方叛军如今成了北方新主人的消息吓的李化桂出了一身冷汗,就是傻子也明白他这个帮着满洲人欺压汉人的朝奸在周军过来后绝没有好下场。
现在香河知县已经归降周军,用不了多久周军肯定就要过来。
思来想去,李化桂做出一个大胆决定,那就是与其等着汉人军队来清算自己,不如自己主动向汉人军队投顺。
只要他跟从前一样继续将庄上的粮食、瓜果蔬菜提供给汉人军队,那么汉人军队肯定也会同满洲人一样继续用他。
毕竟,他又不是真满洲。
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