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驱虎吞狼 十万铁骑

    第369章 驱虎吞狼 十万铁骑 (第2/3页)

上,却是只一半沾着凳子,另一半悬着。

    “一其祖父林丹汗基业为满清所夺,林丹汗生前又是明朝坚定盟友,布尔尼作为其孙子怎肯甘做满洲人走狗。”

    “二是其父亲阿布鼐被囚盛京不见天日,布尔尼一不能为祖父报仇,二不能解父亲牢狱之苦,时日一久其族人也不待见于他,小人观其弟罗不藏也是野心勃勃之人,若布尔尼威信大失,罗不藏未必不会取而代之。”

    张丹说话时,王五隐约想到了一件事,结合张丹所说这些,越发觉得那布尔尼很有可能就是吴三桂造反时想带兵奇袭燕京,一举端掉清廷中枢的那个蒙古王爷。

    如果是的话,这个布尔尼还真有可能为自己拉拢,从清廷的盟友摇身一变成为彻底勒死清廷的白绫。

    真就是运气。

    布尔尼趁燕京空虚发起千里奇袭,跟王五带七千多人北上奔袭是一模一样的战略。

    都是想打清廷个措手不及。

    王五是幸运的,康熙在最不应该对鳌拜下手的时候下手,导致直隶的鳌拜党羽为求自保要么充当周军的带路党,要么让开道路做壁上观,最终让王五靠着不多的兵马成功突进燕京。

    布尔尼则是不幸的,不仅没人替他让路,还碰上了图海和周培公的双打组合。

    运气不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怪就怪布尔尼是蒙古人,不是汉人。

    否则,没有王五,历史也会发生巨大改变。

    思索间,张丹说了布尔尼的第三必反。

    就是燕京的清廷已经实质被周军困住,京畿地区已有不少地区向周军归顺,这就导致清廷的中枢于此时发挥不了任何作用。

    千载难逢的机会,布尔尼岂能不动心?

    “你打算以这三必反去劝说布尔尼与我大周联合?”

    王五玩味看着张丹,如果对方真要以这三必反去说服布尔尼,那这事多半要泡汤。

    因为,布尔尼没有任何实质的利益。

    “当然不能,”

    张丹犹豫了下,向王五进言道:“想要布尔尼反清,就得大将军答应一件事。”

    “什么事?”

    王五抬手让亲兵给张丹这个八品小吏奉碗茶。

    茶到后,张丹却不喝,且看着仍有些迟疑模样,似乎接下来说的那件事不仅关系周朝命运,也关系他自个的前程乃至性命。

    王五没有催促,只是静静等着这个八品翻译官开口。

    屋内沉寂未有多久,张丹拿定主意,双膝一屈竟是跪了下来,道:“小人想请大将军以大周天子名义许他布尔尼为蒙古大汗,并将关外割让给布尔尼!”

    “嗯?!”

    王五目中一道精光闪过,闷哼一声猛的拍了一下边上茶桌,两只茶碗同时为之震动,洒出几滴茶水来。

    “前明尚无割地先例,我大周又岂能割地!况关外乃我汉家故土,我数十万将士无不视收复故土为己任,岂能再容故土落于胡人之手!”

    王五是真气,气这张丹口不择言竟要劝他这收复燕京的第一功臣做那割地的卖国之人。

    真应了这事,吴周中枢如何看他,天下人如何看他!

    现时关外便如当年的燕云十六州,他王五可不能做第二个石敬塘。

    会遗臭万年的。

    “大将军息怒,小人所献之策不过权宜之计,只需平定满清,区区布尔尼根本不足为虑!”

    张丹被吓的连磕了几个响头,说承认布尔尼为蒙古大汗并割让关外,完全是驱虎吞狼,借刀杀人之计,而非真的要让那布尔尼坐大成为汉人王朝的又一心腹大患。

    原因同样有三。

    一是蒙古诸部除漠北、漠西外,漠南诸部皆亲附满洲人,尤其科尔沁等部更是满洲人最忠实的盟友,指望他们背叛满清根本不可能。

    此次入关的蒙古军队多达三万余人,倘若不能通过布尔尼让蒙古联军内讧,即便蒙古军缺粮,周军控制的京畿各地坚壁清野,仍会造成京畿生灵涂炭,毕竟短时间内周军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