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为大清再发挥点余热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375章 为大清再发挥点余热 (第1/3页)

    宣武门。

    刚从叛军那回来的索额图和牛万程一脸忐忑的站在康亲王杰书背后。

    叛军给出的议和条件和那张名单,杰书都已经看过,但出乎索额图意料的是这位年轻的帽子王并没有怒不可遏,而是平静的站在门楼看着护城河对岸正在忙碌的叛军身影。

    自攻入外城到现在,外城的叛军就一直在忙着沿城门两侧护城河修建各种防御措施,他们不仅用装满泥土的麻袋堵死了清军出城的道路,还修建了很多吊楼岗哨,又里三重外三重的用栅栏修了几条防线,甚至还将护城河靠近叛军的那一侧插满了用竹子削尖的尖桩。

    很明显,叛军这么做的目的不是为了攻城,而是防止清军出城。

    宣武门这边如此,正阳门那边同样如此,崇文门那边自从刘良佐攻城失败后,现在也开始拆卸附近民房用于封堵崇文门。

    种种迹象表明,叛军已经放弃强攻满城,这意味城中几十万八旗军民要么从没有被叛军封死的阜成、西直等外六门突围,要么就在城中坚守下去。

    突围,有可能成功。

    但成功的代价是几十万人最终可能只跑出几千人,因为历史上从来没有几十万人集体突围成功的先例。

    毕竟这几十万人中有一半是老弱妇孺,另一半丁壮中没有上过战场的又占了一多半。

    更何况现在八旗内部因为叛军的蛊惑和穆里玛的劝降已经分裂动摇,诚如范文程所言,不是皇上能不能走的问题,而是八旗军民让不让皇上走的问题。

    恐怕突围决定一下,满洲、蒙古、汉军就要自相残杀。

    不患寡而患不均。

    走与留,其实就是生与死。

    关于汉军内部一些“小团伙”密谋的事,杰书也听到了些风声,多罗贝勒尚善提出把汉军有影响力的一些人物控制起来,免得这帮狗汉奸在城中生乱。

    但这个提议却被绝大多数王公大臣给否决了。

    原因无它,这个时候要是抓捕汉军八旗的人,跟火上浇油没有区别。

    别看汉军八旗都是帮被八旗铁骑打的丧了胆的汉奸,然而让那些连胡子都没长全的满洲子弟去同汉军厮杀,杰书觉得就算赢了满洲子弟也得损失一大半。

    所以,索尼那帮老家伙不敢采纳尚善的提议,免得汉军大乱白白便宜城外的叛军。

    至于坚守,现在看来也没有任何希望。

    有没有援军其实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满城已经没有粮食。

    难道真要几十万八旗军民以人相食么?

    谁又能食谁?

    满洲食蒙古,蒙古食汉军?

    真到了那一步,满洲只怕早就血流成河了。

    才二十出头的杰书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以致对叛军开出的匪夷所思议和条件近乎麻木,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牛万程同索额图却以为康亲王不同意两个议款条件,在那也是心乱如麻。

    要知道礼亲王一系可是有三个帽子王的,两红旗的旗主也都是礼亲王一系的子孙担任,所以康亲王这个礼亲王直系继承人要是不同意,那他们就算把条款拿进宫中也无济于事。

    毕竟这么大的事得议政王公大臣公议,至少三分之二的议政王公同意才行,不然就是太皇太后也做不了这个主。

    礼亲王一系三个帽子王加上两红旗有资格议政的大臣,就能让议政王公大臣会议流产了。

    而那王贼却是要日落之前看到人!

    见不到人,议和即刻终止,什么希望也没了。

    眼看康亲王迟迟不表态,牛万程不禁急的向站在一边的胡全才看去,希望这位前湖北巡抚能做做康亲王的“工作”,哪怕不同意王贼的议和条款,好歹先把名单上的人交出去稳住对方再说啊。

    这节骨眼,能拖一天是一天!

    索额图同胡全才不熟悉,只知道此人做过湖北巡抚,后来因战败被鳌拜革职,现在康亲王府做典官,属康亲王的家奴。

    “王爷,”

    胡全才原本不想就此事发表意见,但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