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该剐就剐,该砍就砍
第378章 该剐就剐,该砍就砍 (第2/3页)
“胡闹,谁把洪大人的棺材运来的!人都死了也不放过吗!”
巴泰忍不住要发火,连死人都给送出去简直太不像话了。
“大人,是牛大人的意思,他说叛军要不要死人是他们的事,但送不送却是我们的态度问题。”
说话的是在宣武门帮忙登记的一名兵部主事。
巴泰沉默,半响又叹了口气,没发话要把洪承畴的棺材运走。
城外,看过牛万程递来厚厚一册名单后,王五满意点头,让牛回去通知守城八旗兵开城门,他这边也照约定将准备好的五十万斤粮食用车拉到护城河上的桥梁。
双方就在桥上交换。
并不担心清军会趁机冲出城,因为宣武门前被王五“建设”的就差碉堡和岗楼了。
就城中八旗兵的战斗力和装备,王五让他们先开枪都打不赢。
待牛万程说他把洪承畴的棺材也给拉来了,王五愣了愣,继而不无欣赏对牛道:“这件事你用心了。”
“给五爷办事末将要是不用心,那不天打雷劈么!”
牛万程带着十二分高兴回去后没多久,宣武门的城门就缓缓打开,先是冲出几百披甲前锋营兵,确认叛军没有攻城迹象,一群群如同牲畜一样被赶出来的汉奸及其后人们方才缓缓从城门洞中出来。
为防万一,城门只开了一半。
由于口中都被塞了东西,这帮汉奸后人们明明眼中满是泪水,却是怎么嚎都嚎不出来。
因为人数太多,在巴泰的主持下将人群分作所属汉军八旗依次送出。
双方在城下负责交接的士兵都是如临大敌,等第一批汉军正黄旗的汉奸及其子孙出来后,一个满洲参领同周军带队的副将简单说了两句话便开始核对人数。
确认人数无误后,周军带队的副将赵长棣向后方点了点头,立时几十辆装满粮食的马车缓缓驶了过来,那满洲参领连忙让手下将车上的粮食卸下扛进城中,周军也将第一批人员带回。
如此反复七八次,直到天色完全黑时,四千多汉奸及其子孙、家奴方才全部被周军接收完毕。
王五答应的五十万斤粮食也被清军扛进了城中,当城门再次紧闭时,护城河上又陷于死寂。
未几,护城河对岸却是点起无数篝火,从城墙上看下去整条护城河就如被点缀的如灯带一般。
四千多汉奸后人被集体带到了护国关帝庙前的广场上。
或许是知道自己又或父祖罪恶滔天,这帮人面对脑后没有辫子的周军时,表现的无不惊恐万分。
除了时不时的婴儿哭声,诺大广场竟鸦雀无声。
王五过来后见这些他要来的汉奸子孙都被塞了嘴后,竟是下令取出这些人口中的麻布。
此举却让以为必死无疑的汉奸子孙们一下看到希望,本充满死气的眼神也一下变得清灵许多。
一些心思活泛的人不由自主开始胡思乱想起来,觉得叛军跟清廷索要他们未必就是要他们死,而是看重他们身上的“价值”。
叛军或许是想让他们“以身试法”劝降城中的同僚,又或是替他们到处游说仍忠于清廷的官员。
不管怎么说,他们或是他们的父亲、祖父无一不是声名显赫之人。
人群中,有个须发皆白的老头想的更多。
这个人就是已经七十二岁的冯铨。
此人在前明时曾是魏忠贤阉党集团骨干成员,为了向天启皇帝推荐年仅三十岁的冯铨出任内阁大学士,魏忠贤还特意给天启讲述甘罗十二为宰相的故事,从而使冯铨成为有明一代最年轻的内阁大学士。
清军入关时,冯铨因为阉党缘故致仕在家,结果被多尔衮一道书信就屁颠屁颠的到燕京降了清廷。
不过尽管比范文程还老两岁,冯铨看起来身子骨还不错,口中麻布被取下后,这位历经两朝的大学士不由是长出一口气,继而毫不迟疑就拄着拐棍颤颤悠悠朝人群前面挤去,边挤还边大声道:“将军欲取满城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