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高中生的一天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35章高中生的一天 (第1/3页)

    明朝。

    朱元璋看着天幕上的数据一阵沉默。

    虽然他对大明的未来无比有信心,可是天幕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大明只怕不可能实现。

    他是从泥腿子一步一步走上来的,非常的知道一个泥腿子想要学习知识的艰难。

    哪怕现在他给秀才免税的特权,只怕很多人还是读不起书。

    他想过改变这一切,只是他不知道如何改变。

    就算向天幕上学习九年义务教育,那也不行,整个大明的财政支撑不起。

    这就陷入了一个死结,让人无法解开。

    不过随后他就想透了,既然他自己没办完成,那就让他的子孙一起去完成。

    这样的目标,怎么也比当什么将军,做什么木匠好吧!

    ……

    朱棣看着天幕上的排行榜,陷入了深思。

    从南宋开始,整个北方动乱,中原地区的读书人开始南迁,北方的读书水平也在动乱当中慢慢落后整个南方。

    这也导致朝堂上南方官员比较多,北方读书人不如南方人,北方学子被打压等等一切社会问题。

    特别是他奉天靖难以后,那些文官们并不配合整个国家的运转。

    而他的班底又在燕京,能够用的也都是北方人,这个时候他就生出了迁都的念头。

    朱棣不只是有这个念头,还开始行动了。

    在他看来迁都燕京,不仅能够解决他人才不够用的问题。

    还能解决北方读书人少,质量不行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能够打断那些士族们相互勾结的问题。

    不过迁都后,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北方动乱太久,十室九空,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追得上的。

    上次学天幕一样开办学院是一个好的建议,如果能够实行,慢慢增加学院的学子,那北方的才子迟早会赶上南方的。

    本来他只是自己的判断,现在看到天幕北方的文盲率竟然比南方还低,朱棣就知道,这个办法对了。

    不过看到评论区的九年义务教育,甚至建议国家十二年教育,朱棣知道自己是比不起。

    不过朱棣也想到了一些措施,来控制南北方的平衡,这样也不至于他天天看看南方那些读书人的臭脸。

    等到北方学子们起来了,他们瞧不起自己这个马上皇帝,自己还不想用他们呢!

    哼,反正最终的解释权在自己这样。

    清朝。

    乾隆看着天上的天幕,当他看到黑吉辽的文盲率竟然比那些南方的文盲率还低,他很是高兴,在心里也不断称赞黑吉辽不愧为祖兴之地。

    在他看来,虽然他大清是蛮荒之地崛起,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