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1928年经济奇观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一百一十三章 1928年经济奇观 (第1/3页)1928年初,消息灵通且细心的人就能发现,国际社会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不管苏联还是奥斯曼帝国,都在加紧编定自己的经济“五年计划”。
这样一来,世界上就同时有三个国家,且都是大国,在经济领域开展或者准备计划性的发展本国经济。
这三个国家也就是,已经实施多年的东非,准备许久的苏联,刚刚完成政变,准备大显身手的奥斯曼帝国凯末尔政府。
而且这三个国家都非常有代表性,苏联在高纬度,奥斯曼帝国在中纬度,东非在低纬度,三个国家的气候环境印象在世界众多国家里可以用三个极端来形容,苏联“寒冷”,奥斯曼帝国“干旱”,东非“炎热”。
当然,实际上这三个国家的气候环境特征都是相当复杂的,就比如苏联也有温暖地带,奥斯曼帝国北部降水不少,东非也有雨林和荒漠,内陆比较温凉。
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极为不同,国际社会眼中,东非已经算相当发达的工业强国,苏联则是半个工业国家,奥斯曼帝国则整体依旧属于落后农业国。
而在政治,人口,城市,文化,社会等等方面,三个国家的国情更是千差万别。
三个迥然不同的大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种形式,等到苏联和奥斯曼帝国的五年计划彻底实行,这将让全世界都大跌眼镜。
而凯末尔政府之所以会如此选择,显然是受到了东非的影响。
前世,土耳其在1934年开始实施首个五年计划,但是这个计划并非凯末尔在任时期执行的,同时其五年计划,主要是学习苏联,当时,苏联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而全世界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严重危机,加上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的历史纠缠,所以学习苏联这个“老对手”也不算稀奇事。
而凯末尔他本人,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他推崇在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政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但是,前世凯末尔推行的经济政策,并没有形成体系化,系统化,比较零散。
现在,凯末尔刚刚上台,就着手准备奥斯曼帝国的“五年计划”,很显然只有东非这一个范例,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还没有实施,无从借鉴。
东非对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是比较深刻的,尤其是在本世纪,两国交流,贸易,合作越发频繁,所以,凯末尔政府借鉴东非经济发展模式也就并不例外了。
当然,更准确的说,东非的发展印证了凯末尔自己的经济发展理念,尤其是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作用这一点。
在伊斯坦布尔政府。
凯末尔向自己的心腹们阐述了自己的经济政策和理念。
“迁都之后,帝国的经济改革也将立马执行,在农业领域,我们将废除奥斯曼帝国原本的封建土地制度,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引入先进农业技术,同时建立一批大型国营农场和合作社,做为农业改革的示范。”
“在土地分配这个问题上,我知道这是一个极其冒险的做法,但是我们不得不做,因为如果我们不主动去做这些事,那奥斯曼帝国的未来不会发生改变。”
“自近现代以来,帝国的领土一直都在被帝国主义国家蚕食,所以,如果我们不推动社会的进步,那未来奥斯曼帝国依旧只能是帝国主义餐盘上的待宰羔羊。”
“同时,只有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才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在帝国没有实现工业化以前,农业是帝国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关系着社会的稳定。”
这里凯末尔着重强调了农业和税收问题,事实上,他的农业改革,也是希望借此机会,重塑国家的财政状况。
过去,奥斯曼帝国作为一个封建帝国,衰败的一个很大原因,就在于财政系统的崩坏,财富被中间阶层截流,而国家和底层民众都不富裕。
就拿现在的凯末尔政府而言,因为凯末尔的军事政变,没有实现奥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