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1928年经济奇观

    第一百一十三章 1928年经济奇观 (第2/3页)

曼帝国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所以现在奥斯曼帝国国库,依旧是入不敷出的情况。

    政府手里没钱,凯末尔的一系列想法,尤其是本国工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就得不到保障。

    而凯末尔是极其反对外资对奥斯曼帝国经济上控制的。

    所以,凯末尔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通过经济改革,对本国经济进行重新分配,让奥斯曼帝国富人手里的钱,流动起来。

    而关于这一点,凯末尔已经有了两个目标,一个是他的“好朋友”阿拉伯教,一个是其他反对者,尤其是帝国境内的其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

    在奥斯曼帝国这个阿拉伯教国家,宗教势力掌握的社会财富是最惊人的。

    就比如土地,奥斯曼帝国土地就是掌握在地主和宗教两大群体手中,前者凯末尔不好动,对于后者,他就毫不手软了。

    所以,凯末尔说道:“阿拉伯教,应该专心研究宗教学术,而不应该把精力放在经营上,所以,未来宗教手上的土地,应该统一收归国有,然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同时,废除什一税等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农民对农业经营的积极性。”

    “除此外,后续农业改革中,尤其是南部和东部,也是我们土地改革的重点关注区域。”

    凯末尔已经预料到如果在这些区域推行土地改革会受到的阻力,但他也正打算钓鱼执法,只要发生叛乱,他就可以通过军队,进入地区剿灭叛乱分子,然后收拢当地部落,地方势力的土地。

    总结而言,凯末尔的农业改革中,唯一保障的只有土耳其人地主阶级的利益,因为这是他必须拉拢的势力,至于宗教,地方和民族分裂势力,则是他选中的钱包。

    毕竟,凯末尔也不可能得罪所有人,他也需要政治上的盟友,所以,他不仅也不会打击土耳其人地主,还要适当的给予他们一些支持,从而保证国家不会因为过于激烈的改革进一步分裂,甚至解体。

    在分配问题上选中固定受害者后,凯末尔才说道:“然后是农业发展领域,首先是引入西方的技术,包括,农业种植技术,农药和化肥使用,采买农业机械等等。”

    “而关于农业机械的采买,很显然,个体农户很难独立承担,所以建设国营农场和合作社就很有必要性了。”

    “未来由国家出资,购买拖拉机,收割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提高帝国的粮食产量,推动农业的进步。”

    “这基本就是我对农业改革的一些看法,后续我们可以再进行梳理和补充。”

    “下面是关于如何发展奥斯曼工业,我的一些想法。”

    “众所周知,如今是工业的时代,没有强大的工业,那就注定了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过去奥斯曼帝国也试图发展本国工业,但基本没有什么成绩,所以,我们必须尝试新的做法。”

    “而通过对如今后发国家的研究,我得出结论,那就是后发国家想要发展工业,政府就必须起到主导作用,除非有美国那样优良的条件。”

    “但美国显然只是个例,本身美国就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土地和丰富资源优势,而且从美国建立以来,他就从来没有贫困过,家底丰厚,所以,美国并不算纯粹的后发国家,他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十分强大。”

    “而其他国家,包括德国,东非和日本等国家,还有意大利,他们的经济发展中政府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国家里,除了东非以外,其他都有各自的短板,就比如意大利和日本,既没有丰富的资源,也没广阔的土地,可他们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所以,我认为在奥斯曼的工业发展进程中,政府应该勇于挑起自己的责任,主导国家工业发展的大梁。”

    最近一段时间,意大利的工业确实发展的比较火热,在贝尼托这个强人的政策下,虽然有诸多问题,但意大利工业确实比以前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