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亚松森—利马铁路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一百一十六章 亚松森—利马铁路 (第1/3页)

    针对苏联和奥斯曼帝国市场的基础就在于,两个国家内部统治阶层的更替,从而瓦解原本利益关系并且建立了当地新的秩序。

    就比如苏联,在沙俄时代,俄国经济基本被欧洲资本控制,苏联成立后,将原本欧美利益集团及其扶持的买办一扫而空。

    这样一来,苏联就变成了一处新的“处女地”市场,大家对苏联市场的竞争,就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而奥斯曼帝国接下来很大程度上也会因为凯末尔的改革,成为一处新的市场。

    东非倒是不介意率先和两国破冰,在经济上展开合作,虽然苏联过去也没收过东非的资产,但对于东非本身而言,苏联没收的东非资产,远不如当初东非在苏联获取的利益。

    而奥斯曼帝国接下来,大概率也会复制之前苏联的一些政策,尤其是凯末尔政府对外资的态度,必然会让原本奥斯曼帝国的经济格局重塑。

    奥斯曼帝国也是一个人口接近三千万的大市场,这就注定了东非不可能对这里视而不见。

    恩斯特说道:“趁着如今世界经济形势还不错,帝国也应该加快海外市场的开拓,尤其是对于那些农业国和落后地区市场,尽可能的以条约形式,保证我们贸易线路的畅通。”

    “甚至,我们可以适当让利,从而诱导他们加强和东非经济上的联系,比如帮助他们建设一些产业,建设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

    “最好是一些大的长周期工程,同时把违约金定高一些。”

    简单来说,就是要把通过海外工程建设,在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帮助东非一些企业的海外业务,尽可能的经济危机不受影响,使其生存下来,这一点尤其针对于非工业国和落后地区。

    毕竟,这些国家和地区,发展工业和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最为强烈,但是一般情况下,帝国主义国家又不是做慈善的,他们想发展本国工业,要付出的代价很高。

    而现在东非打着经济合作和援助的口号,几乎没有太多要求就太高的要价就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点。

    势必会有不少国家心动,从而让东非获得许多国家的订单,帮助其建设工厂,铁路,电站等工业设施,而这些国家仅仅需要支付成本,保证东非企业不会亏损即可。

    当然,如果经济危机爆发,那这些已经和东非政府签订合同的国家,他们想反悔,就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如果连违约金都想赖掉,那东非正好有理由把军舰开过去,从而强行开辟新的市场,彻底把风险嫁接出去。

    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道:“我们对苏联的政策,就可以采取这种套路,现在以正常,甚至低于市场的价格帮助苏联人建设各类工厂,铁路,你说他们是否会接受?”

    弗里德里希点点头说:“这是自然,毕竟苏联如今面临国际社会的制裁,本身又缺乏技术,资金和人才,如果我们此时开出这种优渥的条件,他们大概率会心动。”

    “而假设,未来经济危机爆发,那其他国家恐怕想按照正常价格,和苏联展开合作,几乎都没有可能,他们甚至会为了苏联市场,开出更低的价格,出售更多的技术等等。”

    这一点在前世就得到了证明,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后,各国企业为了生存,可以说对苏联大开绿灯,什么制裁,封锁,完全都不重要了,甚至为了拿下苏联的订单,使出了浑身解数。

    当然,和苏联这种国家展开经济合作,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之前恩斯特也提到了,东非提前下的诱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最为有效。

    而苏联是大国,他的工业虽然和顶级列强有差距,但也算不上弱,就比如和日本,西班牙这种国家对比,苏联工业反而更强。

    因此,恩斯特对弗里德里希说:“和苏联做生意,我们也不能让步太多,毕竟现在经济危机还没有爆发,国际社会对苏联依旧没有放松警惕。”

    “所以,现在我们和苏联谈判,处在主动地位,苏联反而有求于我们。”

    “在和苏联合作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的把价格定在双方都感觉满意的区间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