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方教授去哪儿?
第七百六十四章 方教授去哪儿? (第2/3页)
了医学肿瘤科研基本方法的难度和含金量。
甚至,作为科研人员,只要是能够修正基础的东西,不管是哪一种,含金量其实比临床试验都更高,难度也更大。
越是高端的东西,越集中于基础领域,一旦动摇,就是地动山摇,依托于此的一切都需要进行重新修正……
很久之后。
重症医学科梁耀元:“今年估计有一些老师注定要陪跑杰青了。”
“方教授却还这么年轻……”
风湿免疫科谢筱:“我觉得很有可能,今年方教授非常可能是杰青、长江一条龙。”
核医学龙超飞:“我刚刚查了一下,最年轻的长江是二十九岁,最年轻的杰青是三十五岁……”
“方教授想要刷新最年轻的长江是没机会了,但杰青的年纪下限,肯定会再一次被刷新。”
“你说最年轻的长江记录是多少岁?”呼吸内科谭原。
龙超飞直接把搜索截图发了出来。
上面显示——
数据权威性:记录来源于权威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科技新闻网站)及高校报道,内容一致性强。
结论:王欣然是当前公开报道中最年轻的长江学者(29岁),其成就和年龄纪录具有较高权威性支持。李卫东:31岁成为首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之一(1998年计划启动初期),来自兰州大学化学系。
重症医学科梁耀元喟然一叹:“/泪奔,和这些人一比,我是十级残废……”
“华国很大,果然是人才济济……”
“……”
动物试验室里!阳光澈透进落地窗玻璃。
方子业与廖镓二人并行往实验室内部走,到了一半,廖镓忽然转过头,小声问道:“子业,这玩意儿,有机会冲一冲诺么?”
方子业听了,也不由肩膀一耸。
方子业当然懂廖镓所说的意思,冲一冲诺,可不是冲什么咖啡。
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是医学界最高的学术成就奖,诺贝尔奖也是全世界最高学术成就奖。
方子业摇头:“应该到不了,我也不知道,就算要到,也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方子业从来不敢去奢望这种东西,因为它距离方子业还很远。
现实不是网络,不可能真的出现那种,我拿了诺贝尔奖能不能保研这样的“操蛋”段子。
可以这么说吧,你要真得了诺贝尔,哪怕是华国最牛逼的高校华清大学或者京都大学,都会把你直接供起来,哪怕你再无学术成就,你都是最牛逼的,你可以横着走……
只要你不为非作歹,你对着封疆大吏公开喷一喷他们不作为,也不会有啥事儿。
因为要拿诺贝尔奖,首先你得有能拿它的成就,哪怕你只是拿一个和平奖,也没有几个人可以惹得起你了……
廖镓要自嘲说:“倒是我扯远了,那个玩意儿比院士都更靠缘分,不想这么多吧。”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如果说哪个科研人员从来没有梦想过自己可以拿下诺贝尔奖,那都是虚伪了。
只是别说是诺贝尔了,一般的高校奖项,想要拿下来都很难很难,基本上也就是百分之十不到的几率。
然后再放眼全国,更要放眼全世界同代。
而诺贝尔则是需要你纵横上下数十年的成就才有机会……
“那个东西,更讲究的是原创性,特别是理论提纯的原创性,我们现在的这个,目前只属于是操作提纯。”
“机会不大的。”方子业道。
“但也不是没机会!”廖镓的语气笃定,似笑非笑地看向了方子业。
动物试验室里,某操作间中,聚着不少穿着隔离衣的大龄青年和普通年龄青年。
之所以要如此区分,是青年的定义年龄跨线还是太广了。
方子业走进后,入目皆是熟人。方子业一一扫过,并且叫人——
分别是来自神经康复科的廖维静教授,神经内科的张建军教授、梅瑸教授。
泌尿外科的王兴欢教授与张子谦副教授。胃肠外科的阳国良教授与熊斌教授。
手外科的刘煌龙教授,骨科的宫家和教授,关节外科的杜新展教授。
脊柱外科的张全教授、王鸥教授。
他们皆在室内,心无旁骛地看着神经肌动仪,方子业与他们打招呼时,他们也太过于投入而显得有些‘爱搭不理’!
实则是,比起与方子业的寒暄,他们更加在意家兔的‘恢复’情况。
方子业一一“拜会”后,并未‘打扰’,而是也加入到了人群中慢慢等候。
操作已然完成,剩下的就是等待以及、持续性的刺激,等待后续的结果了。
廖镓的心态也平和无比,认真地看了一眼方子业后,内心中冒出来一句话。
当你足够优秀时,你的身边全都是‘好人’!
如果这句话不成立的话,先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和能力。
这句话算夸大,却也不算夸大。
如今算是什么时间?
春节假期,大年初五。
室内除了他以及泌尿外科的张子谦、神经内科的梅瑸外,其余皆是教授。
哪怕是这些教授的亲戚,在这个时间点想要邀请他们帮忙干点体力活,只是邀请其中一人,恐怕教授们也不是愿意的。
更别说是没有特殊关系的外人了。
但是。
今天,大年初五,朋友圈都在广迎财神,庆祝自己即将开工的时候,方子业把他们都摇来了。
甚至于,不是方子业主动摇的,而是他们主动打了方子业的电话,主动要参与进来。
难道是他们没有邀约吗?
没有亲戚要走么?
没有他们的直系领导要拜访?
没有自己的儿女要陪伴?
都不是。
廖镓如今的年纪,如今的成就,尚且有自我实现的梦想,更别论这些人了。
越是身居高位,越是希望自己可以通过科技报国!!!
中南医院的教授,早已经可以通过自己的薪资收入达到汉市级别的‘小财富自由’!
吃喝拉撒出行等,基本上可以处于前百分之一级别,固然赶不上一些亿万富豪,但工作多年后,说千万的身价完全不为过。
于此……
自己也是因此而来的,自己在大年初三的时候,就从第一次去拜访的老丈人家里溜了,从新婚的老婆房间里跑了过来。
廖镓此刻心情非常清楚,有时候,并不一定要把举世瞩目的突破挂在头顶,哪怕只是参与,只是见证,只是贡献,也会让你有一种自足感……
人间当世,没有几个人,没有几次事件,是足以让你觉得此生无憾的,这样的机会,一旦错过,那就是永远……
廖镓很确信,这一次的课题,足以担得起此生无憾四个字。
廖维静教授是神经康复科的教授,也是目前中南医院神经康复科唯一的正高,他双手摩挲着,拇指关节与食指往复开合。
“国内目前已经有团队猜测,通过微创手术在脑与脊髓间搭建“神经桥”,采集、解码脑电信号,给特定神经根进行时空电刺激,让瘫痪者再次掌控自己的肢体。”
“这项研究,目前已经进入了临床研究阶段,目前的结果暂时未知,但据之前学术交流中的预示,这项技术应该是可行的。”
“但是,‘神经桥’技术,还是属于概念型说法,它的本质在于采集、解码脑电信号之后,再次对神经根进行电刺激……”
“相当于是引水绕堵渠!”
“之前还有基础课题显示,对大脑皮层中的某些特定通路进行电刺激,可以重新启动已经闭合的神经通道。”
“相当于是放水冲堵渠。”
“我们现在在做的事情则是,直接将电刺激由大脑皮层下放到具体的神经节段,通过微电流刺激,以求重新激活闭合但可能修复的通道。”
“这是直接在原地通堵渠。”
“绕不如通,冲不如通……”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腰1脊髓中的腰1神经的部分功能可以修复,患者就有很大地概率重新恢复小便或者大便的功能。”
泌尿外科的张子谦教授闻言点头应道,目不转睛地开始背书:“是的,廖教授,副交感神经进入S2~S4脊髓,运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