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8章 好东西谁不想要啊(第一更,求订阅)

    第1898章 好东西谁不想要啊(第一更,求订阅) (第2/3页)

神秘但并不陌生,”

    已经在长安工作多年的耐德是了解SEA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都把这里放在了显微镜下,也正因如此,他才会被称为“SEA通”。

    听着耐德的解释,汤普森中校只是微微点头,与其它人不同的是,他之所以来这里,并不是为了和对方探讨这里的文化。而是为了另一件事。于是他就直接切入正题,问道:

    “弄清楚他们的侦察卫星采用的是什么传输方式吗?”

    这才是他来这里的原因——为了弄清楚为什么SEA的侦察卫星提供的实时照片为什么会那么清晰。

    “他们的回答很模糊,中校,这涉及到很多保密问题,所以,他们并没有给予直接回答。”

    耐德想了一下说道:

    “从理论上来说,这个技术可能是永宁蔡司的,根据我们的情报,他们的“鹰眼5型侦察卫星的镜片是由永宁蔡司提供的,而卫星的生产商则是南洋防务公司,但是国际电子公司也参与其中……”

    在保密上,SEA遵循的是西方规则,就是除非标注机密的信息在相应的保密期内保密之外,非机密信息都会向公众披露,就像“鹰眼5”侦察卫星一样,虽然技术细节保密,但是生产商供应商却是公开的,毕竟,这涉及到相关企业的股价等因素。

    但是在另一方面,像“夜影”隐身战斗机,它又属于绝密,参与制造的企业不得对外披露的同时,所有的员工、实验人员也都签署有保密协议。

    之所以没有用苏联式的保密制度——所有的一切都是机密,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苏联的保密制度所针对的从来都不是外人,而是自己,甚至扼杀发明创新,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苏联的军工技术非常发达,但是从来没有扩散到民用领域,因为严格的保密,导致军工领域不能与也无法与民用领域进行技术分享,这直接导致苏联存在着两条科学线——先进的优先发展的军工科学线,以及落后的被忽视的民品科学线。

    两者互不交汇,互不影响,甚至各自发展,而且重复发展。

    这种技术上的绝对保密,不仅扼杀了创新,而且还浪费了时间,相比之下,美国企业却可以不断的军方获得军方研究机构的提供的技术,转让的专利,在完成军方订单的同时,将其技术渗透到民用领域,而民用领域的发展又推动了军事领域的进步,这种互相促进,恰恰是西方科技领先苏联的根本原因。

    而SEA采用的也是这一模式。

    也正因如此,汤普森中校才会来到这里,希望获得进一步的信息,不过首先需要的是官方接触。

    在了解到参与生产的企业之后,汤普森中校心里基本上就有了底,次日一大清早,他就直接以官方的身份与SEA防务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会面。

    “通过“南亚核危机”我们注意到你们提供的照片不仅分辨率非常高,而且都是实时照片,而相比之下,美国的KH9侦察卫星的地面分辨率虽然小于0.3米,但是其使用的一台为详查相机,分辨率0.3m,其带有6个返回胶片舱,还有一台获取宽视场、低分辨率图像的相机;该相机有独立的红外扫描仪和多光谱扫描仪系统,它的图像不是形成胶片卷到返回舱中回收,而是由一台电视摄像机扫描后用磁带机记录下来,然后传至地面站,它的地面分辨率只有10米,所以五角大楼对你们的侦察卫星技术非常感兴趣。”

    这是真的感兴趣。

    因为侦察卫星真的太贵了!

    从发射第一代KH1型侦查卫星开始,财大气粗的五角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