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0章 老大哥的如意算盘(第二更,求订阅)

    第1920章 老大哥的如意算盘(第二更,求订阅) (第2/3页)

A所需要的重型机械设备。

    尤其是技术,苏联其独特的一些技术,在军事领域尤其如此,只不过苏联严苛的保密制度,让那些技术一直敝帚自珍,不为外界所知。

    但是在苏联解体后,在美国一方面从苏联大量挖人,挖走了超过10万技术工程人员的同时,还以合作研究的方式来以极低的价格获取苏联研究所的研究服务。

    有一个最典型的技术:增强玻璃纤维缠绕与金属加强技术。这样的技术可以在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缠绕工艺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表面上看起来,这一技术是应用于大型固体火箭的,可到了美国之后,波音与相关机构合作,将其进一步应用于飞机制,也就是碳纤维缠绕机身。

    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项技术,从中可以看到,苏联的很多技术,因为与军事工业有联系,所以一直处于高度保密之中,而李毅安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撬开苏联的保密大门,获得他们的一些技术。

    相比于技术换技术,李毅安更倾向于用成套的工业机械换技术,毕竟,工业机械仅仅只是机械而已,不会对苏联的实力提升多少。

    当然,也不能这么说,工业机械,尤其是民用工业机械,不仅可以增强国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上增加苏联人的幸福感,至少,可以改变苏联人会将卫生纸当作嫁妆,还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以彰显其地位的尴尬境地。

    就在李毅安盘算着要用卫生纸,不对,是用卫生纸设备换苏联的高精尖技术,并且开始了对苏联的考察,同时等待苏联官方批准他与赫鲁晓夫的会面时——和往常一样,李毅安首先去了导师格勒,毕竟,那里是苏联最大也是最繁华的城市,除了莫斯科,就数它了,论繁华程度甚至还稍在莫斯科之上。

    所以,一直以来,导师格勒都是各国访问俄国的第二站。

    前往导师格勒,李毅安并没有乘飞机,而是乘坐高铁——苏联的高铁。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一高铁大国,不仅用高铁将莫斯科和导师格勒连接在一起,还修建了莫斯科基辅,莫斯科到明斯克,甚至就连莫斯科到阿拉木图高铁也在修建之中。

    而在国际上,还修建了莫斯科到柏林的高铁,并且规划了利用高铁网络将华约国家串联在一起的“高速铁路网”。

    显然苏联军方意识到了高铁在运兵等方面的优势,在军方的支持下,苏联的高铁建设速度被加快了许多,而另一方面,高铁的大发展,也给苏联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毕竟,大基建本身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利器。

    而与此同时,当年为了推销汽车生产线,由SEA提供技术支持以北欧和加拿大标准的修建的高寒地带高速公路,也出现在苏联的土地上,不过,相比于高铁,苏联的高速公路筑建就慢了很多,直到现在,只修建了莫斯科到导师格勒以及明斯克等少数几条高速公路。

    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并没有改善交通的意愿,或者说,苏联人压根就没有意识到高速公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比于高速公路,苏联军方更愿意修建军事意义重大的高速铁路。

    “没想到,现在苏联居然成为世界第一高铁强国了……”

    在高铁的车厢里,李毅安的内心不禁感慨起来。

    众所周知,苏联的高铁技术源自于SEA,只不过其车厢更苏联化,与SEA的子弹列车有点类似,但又有所区别,显然,苏联的工程师的想法很简单——内部的核心技术可以是SEA的,但是外形一定要是苏联的。

    “果然,真的很苏联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