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无处不在的高振东(还有两章)

    第1144章 无处不在的高振东(还有两章) (第2/3页)

种翼型,比我们的7爷改进型要早。

    但是在这条线上,基本上没有比我们更早的了,可以说就是原创。

    知晓内情的同志把目光投向了高振东,再次为他的技术水平叹服。

    但是很有趣的是,高振东脸上的笑容却有些神秘,也没有多少激动或者自豪的感觉。

    也许对他来说,这东西不算什么大不了的吧,同志们只能这么猜测。

    如果高振东会读心术的话,可能会告诉他们一声,你们猜错了。

    不管大家心里面想什么,西南飞机研究所的同志们的汇报并没有停下。

    “所以我们的考虑,是搞一个两侧进气,双发下单翼,无尾大双三角翼的飞机,这样能在我们当前的发动机性能下,较好的兼顾高空高速、机动性、载重等各方面的性能。”

    同志们纷纷鼓掌,这个方案既兼顾了我们现有的能力,应用了手上最新的技术,同时又在舶来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我们的思考,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在同志们看来,这个方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性能不会差。

    高振东也在鼓掌,西南所果然牛逼,没有那么激进,但是也并不保守,很好的利用了当前的一切条件。

    如果自己不是挂逼的话,也想不出比这更合适的方案来。

    在一片喜悦之中,防工委领导笑道:“既然第三、四号方案一脉相承,那么你们也别等大家讨论完三号再汇报四号了,把四号也一起汇报了吧,大家一起讨论。”

    一脉相承就意味着共同点很多,分开讨论难免就有点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重复造轮子,大可不必了。

    西南所的同志点了点头,这也是他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好的,那我把我们考虑中的4号方案也介绍一下。四号方案其实和三号在基础构型上差不多,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四号方案里,我们考虑在无尾双三角翼的基础上,采用当前重新开始进入人们视野的‘抬’式构型……”

    “抬”式构型,其实就是鸭翼构型的另外一种说法,在主翼前面的鸭翼产生的升力,会将机头向上抬,故此得名。

    实际上鸭翼这东西,并不新鲜,甚至有个有趣的烫知识——莱特兄弟飞起来的第一架动力飞机“飞行者1号”,就是鸭翼布局。

    不过这个布局对飞控来说,实在是有些超前了,极易失稳,所以很快就被扔进了垃圾堆,一直到S2末期,穷途末路,妄图用少量的“决战兵器”来获得胜利的小鬼子、汉斯佬才又把这玩意从垃圾堆里翻出来,毕竟这东西带来的机动性提升,那是真的高,没有能力力大飞砖的两个东西,想要利用这种布局重新获得机动性上的优势。

    结果嘛,不是太好,总之这两个东西除了给后人留下一些谈资之外,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这种布局带来的缺陷,实在是超出了当时的技术水平所能解决的极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