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7章 见了鬼了(补昨天的5k)

    第1237章 见了鬼了(补昨天的5k) (第3/3页)

春节献礼!”

    粤州船厂虽然有干船坞,但是在这之前并没有造过千吨以上的军舰,主要是以护卫艇、炮艇为主,这一点,从旁边那个干船坞里大型导弹护卫艇尚未完工的艇身就能看出来。

    而此时披红挂彩的这条船,正是此前的第一代护卫舰中的一条小老弟——“黔阳舰”。

    “这条船58年才服役的,没想到这才几年啊,居然就开始改装了。”粤州船厂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海军那边不会毫无表示,海装局的同志也来了的。

    从实际装备上说,这型护卫舰是我们第一型携带了反舰导弹等先进装备的“大型舰艇”,只是这个大型也没大到哪里去就是了。

    “斗争形势不等人啊,这已经是第三条了,加上还在松江改造的最后一条,可以预见,今年上半年,我们就可以拥有4条具备较为可靠的防空、反舰、反潜能力的护卫舰了!”另外一位海军的同志笑道。

    “松江那条,想要部署过来可就远咯。”

    “问题不大,现在海峡通航能力没有问题,再说了,这只是临时部署,又不是常态化要在其基地到南部海域之间往返。”从这句话听起来,这几位同志并不像是单纯的海装局的。

    “也是,当归省那边的飞机和船活动范围被压缩得厉害,除了花费一点油料之外,倒也没什么问题。”

    两人正在说着,一位粤州船厂的同志走过来,对二人笑道:“同志,都准备好了,典礼要开始了。”

    两人终止了谈话,和粤州船厂的同志一起向那个简单的台子走去,多多少少要讲两句的。

    三人一边走,粤州船厂的同志一边道:“二位同志呐,你们也看到了,我们船厂的条件还是不错的,虽然没有造过大型军舰,但是小型的造过,大型的也改过,经验还是有的,那个新型驱逐舰的建造,我们是不是也能参与一下,分担一下金州造船厂的压力?”

    金州造船厂,位于薄海的北门户,能力、条件、地理位置等等都是很优越的。

    此时已经开始给我国的第一艘国产护卫舰下龙骨了,虽然有些武器装备尚在研制,但是这并不影响这条船下龙骨,毕竟在研的不多,而且都是有备份方案的。

    更主要的是,得益于垂直发射系统,实际上主战的导弹等装备,搞没搞出来都不影响发射装置的建造安装。

    两位海军的同志对视一眼:“这个啊?我们可做不了主。你们不是已经分配到新型护卫舰的建造任务了嘛?都一样都一样嘛。”

    “我们也不是现在就要,就是想请两位同志向上级转达一下我们的决心,以及我们现在的能力……”

    三人一边说一边走,越走越远……

    ——

    “高总工高总工,您快来看看。”一位实验人员在电话里向高振东喊道。

    “什么事情这么急?”听起来好像很惊慌的样子?

    “嗯……就是按照您的试验要求,我们觉得好像见鬼了,发现了一些理论上不可能存在的东西。”

    高振东心里笑了:“好的,我马上过来看看。”

    高振东赶到实验室的时候,几名实验人员正在抓耳挠腮,看见高振东,跟看见了救星似的。

    “高总工,我们按照您的要求,将高定向热解石墨使用胶带进行了反复剥离,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当剥离次数到达一定次数的时候,按照理论,此时应该已经剥离不出样品了,毕竟直接一直厚度折半的话,此时的样品厚度已经和碳原子直径在一个量级,可是我们感觉还有东西!”

    在二维材料发现之前,普遍的理论是在非绝对零度下,二维晶体无法稳定存在。

    “你是怎么感觉的?感觉可不行啊。”高振东笑道。

    “按照您的要求,将剥离的样品转移到0.3微米厚的SiO2/Si晶片,利用显微镜可以观测出对比度来,说明是有东西的。”

    “那你们是否思考过,有没有可能,每一次剥离都不是简单的对半分离,而是有厚有薄,而你们观测到的少量样本,是每一次都恰好处于较厚那一半的幸存者效应结果?”

    高振东的意思,是恰好这一片每次都处于厚的一边,连续40多次,最终这一片的厚度实际上比理论上直接厚度折半要厚得多。

    “我们计算过了,但是从统计学概率上来说,这种样品出现的概率,比您刚才说的那种情况要高得多。而且我们在剥离过程中,也一直在用进口的这套电子显微镜中的那台扫描电镜对厚度进行观测,一直到50nm之前,我们都能确定其厚度。”

    此时的扫描电镜(SEM)分辨率还没有那么高,实际上扫描电镜一直到21世纪,分辨率也不足以确定石墨烯到底有多厚,不过高振东弄的这套显微镜可没那么简单。

    而SEM虽然分辨率差点儿,但是有个好处,那就是操作相对简单,在观测对象参数突破其分辨率下限之前,很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