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国事多纷扰

    第七百二十六章 国事多纷扰 (第3/3页)

    这次我来了神京,便试着去荣国府下帖求见,倒还真的见到人,这人还对我待如上宾。

    听说我从大同过来做米粮生意,他似乎颇有些兴趣,我便顺水推舟,做套子让他在铺子里入股。

    薛蟠虽生性浪荡,但这人交游广阔,与神京各家勋贵子弟,多有相识交好。

    这几个月神京粮价一直上浮,但凡豪门大户人口众多,这等情形之下,都有囤粮之惯例。

    铺子里通过薛蟠的关系,兜售到不少生意,这两月时间,神京许多勋贵豪门,都从我们铺子采购米粮。

    其中数家府主都在五军都督府任职,我趁押送粮米的机会,与门下管事家奴往来勾兑。

    平时予些酒食银两好处,旁敲侧击之下,探听到不少有用的消息。

    据说近二三月时间,户部从各地调集军粮,每隔几日便有数百粮粮车起运。

    北上粮道,络绎不绝,彻夜不息,军骑押送。

    虽无法探听确切粮草数量,但按起运车数和天数,近两个多月时间,大致有八万石军粮运往九边。

    眼下还不知运往九边何处军镇,如都是运往大同镇,朝廷其中图谋不小。

    大同镇常驻军骑步卒二万余人,八万石粮食足够他们四个月军粮,可以一直吃到明年开春。

    而且,如今军粮北运一直没有停歇,九边军粮囤积必远在八万石以上。

    往年每到秋末,大周都会例行整顿九边军备,但从没此次这般大动静,只怕北地将有大事发生。”

    ……

    那男子面露惊色,说道:“家中对此事一无所知,朝廷这般大张旗鼓,莫非皇帝要对关外用兵?

    蒙元自从被逐出关内,麾下各部族四分五裂,大都自身难保,难有大的作为。

    唯独土蛮部安达汗,这些年东征西讨,征服残蒙各地流散部族,实力与日俱增。

    这几年土蛮部游骑对大同、宣府等地,常有破关攻伐之举,兵峰威压日重,莫非皇帝要对土蛮部动手?

    但是安达汗多年积蓄实力,武力已超过漠南部、浩齐特部等残蒙大部落。

    现其麾下已掌控十万余户,控弦精锐号称二十万之众,王庭深入草原深处。

    漠北之地广阔无边,土蛮精骑马战骁勇,进退来去如风,大周边军与其对峙,并无太大胜算。

    粮道运输如此频繁,朝廷必要有大动作,没想到当今皇帝有这等胆魄。”

    ……

    段掌柜听出男子话语中不屑,说道:“这可真说不准,当今皇帝可不是平庸之辈。

    当初他是最不起眼的皇子,上皇不重,血统低微,寂寂无名,更无潜势,却以奇绝之机登上帝位。

    他的权谋智慧,不弱大周历代先王。

    当初女真三卫岂不悍勇善战,纵横辽北,无人能敌。

    还不是被皇帝一战扫平,让大周拓疆关外千里之地,有一便有二,得陇便望蜀,他有这种野望不算奇怪。

    你可不要忘记,如今朝廷火器犀利,当初贾琮凭一千火枪兵,十几门新式火炮,对峙女真,战无不胜。

    你我虽都没亲眼目睹,想来其中威力不可小觑。”

    那男子笑道:“段掌柜未曾在军伍中呆过,不知军阵冲杀之法,未免将这些火器看的过于厉害。

    女真三卫虽然悍勇,但其兵力与土蛮部相比,不过十之其一,岂可同日而语。”

    段掌柜听了微微一笑,也不去和那男子争论。

    那男子说道:“不管如何,此事事关重大,不可掉以轻心,我知朝廷往九边调集军粮,都会先中转囤积一地。

    然后依据各军镇防务轻重,兵员多寡,存粮几许等要旨,再进行统筹分派,可知囤粮中转之地在何处?”

    段掌柜苦笑,说道:“我来神京不过两月,我们在官场的关系,身份敏感,并无实职,难窥军中隐秘。

    我虽因贩粮和京中豪门有来往,但接洽都是管家管事之流,这些人只能打听些细枝末节,其他并无大用。

    如今认识之人,只有薛蟠有些背景根底,但此人不过花花公子,哪里会清楚这等军国要秘。”

    那男子说道:“薛蟠不是威远伯贾琮的姻亲,贾琮一战扫平女真,在辽东军中威望隆重。

    他既是当世名将,又是武勋家主,多半能知晓朝堂兵事机要,你就没走走这条路子?”

    ……

    段掌柜摇了摇头,说道:“大成兄弟一向都在北地,初到神京不知其中究竟。

    威远伯虽一战成名,却并不担任军职,不入军伍之事,如今他是工部五品官员。

    今科春闱又中了殿试榜眼,皇帝加封他为翰林院学士,满神京都街知巷闻,众口相传。

    眼下他可是正儿八经的文官,寻常情形之下,这等军机要务,他绝不会参与,不用在这上头白费心思。”

    那男子听了也有些愕然,那贾琮是天生将才,在辽东战无不胜,却跑去做什么翰林学士,莫名其妙。

    说道:“即便如此,此人颇得当今皇帝器重,要是能搭上关系,必定多有好处。”

    段掌柜说道:“你这话倒是有理,此事多半落在薛蟠身上,我会多下些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