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呼百应

    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呼百应 (第3/3页)

    妙真看了全场:“没想到他看着傻不拉几的,经商倒是一个好手。”

    潘筠:“耳濡目染,他即便不做,也会比普通人擅长一些,这就是家传渊源了。”

    潘筠一点没有看不起商人的意思,反而很敬佩他们。

    李文英不知何时站到了她身后,轻笑道:“家学渊源这四个字你可别当着外人的面说,小心他们误会你看不起屈乐。”

    潘筠瞥了他一眼后道:“不管是官、士绅、商人、工匠还是农民,能够做成功,做到极致,都是极利害的人,皆应受到崇拜,业无贵贱之分。”

    李文英眉眼弯弯:“我们是道士,自然会这么想,但世人可不这么想,尤其是他们。”

    李文英抬起下巴,点了点被围在中间的官员和士绅。

    潘筠不客气的道:“我在乎他们干什么?我在乎别人做什么?”

    “这心态好!”李文英笑了笑道:“所以你才不在乎我们的死活,在外面就决定给我们来个大的了?”

    潘筠好奇的看他:“你怎么这么大的怨气?张子铭都没你这么生气,我看他还挺高兴的。”

    李文英就叹息,欲言又止。

    潘筠:“说!”

    李文英沉默片刻,还是摇了摇头:“算了,这事与你无关,做都做了,影响已成,改变不了,我们能着眼的是未来。”

    潘筠静静地看他。

    李文英却释然了,笑道:“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潘筠抬了抬下巴,指着下面道:“已经在做了。”

    李文英看了一眼下面正在抢购的大侠们,道:“杯水车薪。”

    潘筠不在乎:“能救一个是一个。”

    李文英:“这么多年,我还是没学到你们三清山的这股乐观劲儿。”

    潘筠:“所以你进不了三清山。”

    潘筠问他:“你是不是特羡慕四师姐拜在三清山门下?”

    李文英毫不客气的翻了个白眼道:“我只要想到三清山有陶季那个傻缺在,我就一点不羡慕。”

    他感叹道:“真是辛苦离师妹了!”

    旁边的妙和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李文英一脸莫名:“她为何瞪我?”

    潘筠:“三师兄是她师父。”

    李文英看妙和已经在摸自己的剑柄,识趣的没再说话。

    接下来就是沉默,大家一起沉默的看着船下的热闹。

    龚夏等人惊讶于潘筠的号召力,泉州知府陆明哲目光微闪,叹道:“没想到潘道长威望如此之高,听说她极年轻,还是个小女孩呢,我来得晚没见到,不知去了何处?”

    林盟主一听,立即张目四处找起来。

    才抬头,就看到船头上的潘筠转身离开,不多会儿就消失在了视线中。

    他那傻外甥就跟在她身边。

    将要出口的话咽下去,转而笑道:“她出征一月有余,责任重大,一路都不得停歇,这会儿回到故乡,心神一放松,身体就不免困倦,应该是休息去了,陆知府要见她,不如等她休息过后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