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铁矿石储备中心

    第八百五十六章 铁矿石储备中心 (第2/3页)

达六百万吨,产品以船用钢板、车用钢板以及各种特钢为主。

    这次交叉持股计划,现代钢铁除了年前就将推动一座四十万吨冷扎硅钢工厂迁建东洲外,还有一个原计划投资四十亿美元的长流程高炉钢项目,有意跟常林钢铁的狮山湾三期项目进行合并。

    现代财团对钢铁产业的预期虽然没有萧良那么乐观,但也是看好的,目前他们债务缠身,没有资本实力建设如此庞大的长流程高炉钢项目,参与东洲狮山湾的合资项目,还能分一杯羹。

    这也将促使东洲的钢铁产能早日突破千万吨规模。

    诸多工作推进顺利的话,常林钢铁加现代钢铁三四年后,总钢铁产能就将达到一千八百万吨,对高品位铁矿石的需求,每年就高达两千七八百万吨。

    只要资本充足,在铁矿石长期大幅看涨的市场氛围里,他们自身就有囤积现货的需求。

    萧良邀请他们加入储备基地的投资建设,也就考虑到他们未来的需求跟资金力量都合并过来。

    当然,常林钢铁、现代钢铁目前缺乏资本,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

    为此,萧良主张前期尽可能减少新注册集团公司的直接资本注入,而是向巨鲸贸易、华茂投资、盈投控股等方发行公司债,筹措储备基地及参与期货交易所需要的投资建设资金。

    也就是说,前期常林钢铁、现代钢铁仅需要少量资金,就能直接参股,由巨鲸贸易、华茂投资、盈投控股等资金宽裕方,先垫以巨资,等常林钢铁、现代钢铁资金压力缓解过来后,后期才履行出资义务。

    这样的方案,对常林钢铁、现代钢铁简直妥协得要命。

    这相当于他们前期的风险一点都不用承担,倘若前期就有大的盈利,他们按照持股参与分红也不会落下。

    倘若三四年过去,市场发展情况不如预期,他们也完全可以放弃持股,拒绝履行出资责任。

    到时候失去的,不过是萧良及星源系的友谊罢了。

    暂时不用承担出资责任,不会给当下的生产及发展计划造成额外的资金压力,常林钢铁、现代钢铁更好说话,甚至都同意将各自的储备料场,跟储备基地进行合并。

    常林钢铁未来核心生产基地,距离储备基地仅咫尺之遥,再造大型库存储备料场,属于重复建设。

    而对现代钢铁来说,此时其韩国的生产基地,距离狮山湾也仅有五百海里,理论上他们将狮山湾铁矿石储备基地当成自己的原料储备中心,理论上只要狮山湾储备中心的铁矿石现货充足,其韩国工厂的库存极致可以压缩到三天以内。

    就算现代钢铁的库存周期放宽到十天,但相比原先三个月的库存周转率,能降低多少资金占用?

    现代钢铁甚至还可以将大部分储备料场的用地转出,再回笼一笔资金。

    萧良提出的方案妥帖之极,以致郑贞雅有一种是不是她跟萧良发生过什么、事后却春梦了无痕般遗忘了的错觉。

    只可惜哪怕她再自认风韵犹存,飞到东洲商议筹备事宜时,看到美艳无端的冯薇玲,也不得不清醒起来:该问问女儿在秣陵,有没有跟萧良亲密接触?

    整个计划,航运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

    而超大型远洋矿砂船的采购、建造周期,也相当漫长。

    华兴集团原本有一个配合狮山湾原铁矿石堆场扩建计划的方案,也就是三年内将铁矿石年远洋运输能力提高到一千万吨——不足的部分,也是计划找其他航运公司补上。

    萧良考虑到华兴集团的铁矿石远洋运输能力,一下子提高到每年八千万吨到一亿吨太过激进,也无力承担这么高的资本支出。

    权衡下来,萧良在最初拟定的计划里,希望华兴集团在这两年业绩明显改善的基础上,能调整铁矿石远洋运输发展计划,三年后发展到两千到两千五百万吨为宜。

    储备基地建成后,他们又有能力组织天量资金进行囤货,相信愿意参与进来分一杯羹的航运公司肯定不会在少数。

    不过,对华兴集团的持股,也是苏利文、熊玉琼夫妇的重要资产,只要有可能,萧良还是想尽可能帮助华兴集团发展壮大,使之成为铁矿石储备计划的重要一环。

    可惜的是,萧良在东洲找熊志磊参与前期的筹备议事,熊志磊兴趣缺缺,苏利文在香港找熊玉衍商讨此事,得到的回复也是对萧良对未来全球钢铁行业发展及铁矿石供应链变化的判断持怀疑态度,需要找第三方国际商业咨询机构进行市场调研,才方便召集董事会进行讨论。

    苏利文、熊玉琼的华茂投资,虽然九八年重新拿出十二亿港元参与华兴集团的增发融资,将对华兴集团持股提高到12%,但也仅在董事会占有一席位置而已。

    而那次郑家的长和实业也参与了华兴的增发融资,也在华兴集团董事会拥有一席之地。

    当然熊玉衍及其他熊家人还保留华兴集团26%的股份,依旧牢牢掌握着华兴集团的控制人地位。

    亚洲金融风暴当年,华兴集团就发生三十亿的巨亏,市值从八百亿巅峰一度暴跌到百亿。

    近三年以来,华兴集团在熊玉衍的领导下积极自救是一方面,但在星源系及华茂投资的配合下,围绕东洲狮山湾—香港—东南亚以及美国航线进行全新的航运业务重整,也是华兴集团能快速从亏损泥淖挣脱出来的不可或缺因素。

    特别是受益于狮山湾激增的集装箱业务,华兴集团两千年盈利就达到二十亿,市值也重新站稳到四百亿港元之上。

    熊玉衍、熊志磊父子如此敷衍的态度,自然令人不满。

    萧良却不着急,华兴集团的矿砂船队发展慢了,还有别的航运公司合作,铁矿石储备基地也不需要考虑给华兴集团留出投资窗口。

    冯薇玲前期的期货操作规模也很有限,通常还是在被大资本狙击之后才会产生现货交割,狮山湾这边只要有相应的临时堆场以防万一即可。

    萧良留在东洲加强生产各部门日常管理之余,又与各方协调、梳理超大型铁矿石储备基地的前期筹备工作,九月底才返回秣陵。

    朱辉、朱晓旭父女在东洲及江省其他地方参观访问,相对深入的了解到内地欣欣向荣的发展活力,以及区域经济建设严重不均衡的现状后,九月二十三日才返回香港。

    回到香港,朱辉很快就接受财经媒体的采访,以知情人的身份,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