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方士徐福
第452章 方士徐福 (第2/3页)
的职责。”
白鹿精闻言,赶忙看向福星,感激地说道:
“谢‘福星’大人赐予‘福’名,徐福定当谨记在心。”
自此。
白鹿精得名——“徐福”。
“徐福啊……”
“你切记……”
福、禄、寿三星对白鹿精又有一些嘱托。
白鹿精(徐福)俯身叩首,声音坚定地说道:
“徐福定当谨记诸位大人的教诲,不负所望。”
……
此后。
白鹿精得名“徐福”,摇身一变,化为凡间一位方士,出蓬莱仙岛,面见人间帝王,意欲携童男童女,炼长生不老药也。
……
秦始皇二十八年,帝驾东巡,行至海滨,但见云海翻涌,海外仙山之轮廓,隐约可见,山川人物,时隐时现,宛如仙境,令秦始皇心生无限向往。
方士徐福趁机进言:
“此乃传说中海外之仙境,蓬莱、方丈、瀛洲三山,隐于波涛之间,仙人居之,可求长生之药。”
秦始皇闻之大喜,遂依徐福之请,遣童男童女数千,随其出海,求取仙药。
徐福归而言道:
“已遇海神,然海神嫌礼薄,拒赐仙药。”
对此,秦始皇深信不疑,增派童男童女数千人,令徐福再度出海。
徐福领命,携众多童男童女,出海寻海外仙人求长生不老药,一去不复返。
有史书《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其事曰:
“方士徐福等上秦始皇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秦始皇遣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
悠悠历史长河之中,徐福究竟是何方神圣?出自何处?
徐福一个凡人,为何知道海外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徐福又为何要引领数千童男童女,扬帆出海之后,便如石沉大海,一去不复返?
是遭遇了不可预知的凶险,还是另有所图?
此千古谜团,未解之谜,盖因此缘故也。
海外神仙行事,凡人怎识其奥秘?
只是,这其间所隐藏的种种秘密,真正知晓之人,甚少也。
……
白鹿精得名徐福之后,便下去准备出海事宜了。
与此同时。
寿星也放了白鹤仙子,但寿星唯恐白鹤仙子出去报信,便在其身上下了禁制,限制其行动。
恰在此时,三岛之地风云突变。
蓬莱仙岛附近的结界一阵松动,卷帘大将带着“天庭捕鳌队”的一众天兵天将,如同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气势汹汹地冲破了结界的桎梏,踏入了蓬莱仙境。
虽然十洲三岛有些不老实,那也还是偷偷摸摸的不老实,在私下搞一些小动作。
然而,他们终究无法摆脱天庭的掌控。
但这些海外散仙终究还是隶属于天庭的管辖之下,是天庭的地盘,得服从天庭的规矩,给玉帝纳贡朝拜。
在这朗朗乾坤之下,谁敢公然抗拒玉帝的圣旨,阻挡天庭的使者?
那就是玉帝“师出有名”,直接派遣天军压境,踏平三岛之地了。
……
福星、禄星、寿星感受到天庭的动静之后。
寿星连忙将“天元鼎”收了起来。
而后福星和禄星在松下对弈,寿星在旁边观棋,一派悠闲的模样。
……
天外有天,海外亦有海。
这环绕着蓬莱仙岛、方丈仙山、瀛洲海岛三座仙境之畔的海域,是为“海外海”。
卷帘大将带着“天庭捕鳌队”的一众天兵天将来到海外海之后,一挥手,朗声道:
“下网搭弓,准备捕鳌!”
……
金鳌,乃海中巨兽,其首尾似蛟龙,身躯如陆龟,通体金黄,为海中神龟之尊。
金鳌,体型庞大,力大无穷,尤善负重,能背负仙山而行,有移山填海之力。
其真可谓:“背驮日月,口吞吐星斗。”
除了昔日的金鳌岛外。
如今的天下金鳌,以蓬莱仙岛为尊。
而,金鳌正是蓬莱仙岛的“护岛神兽”。
甚至可以说,蓬莱仙岛的诞生,便与金鳌息息相关。
《列子·汤问》记载:“渤海之东,有五座仙山,由十五只巨鳌轮流背负,其呼吸形成潮汐,龟甲缝隙间渗出的灵气,孕育了蓬莱仙岛。”
唐朝诗人李白在《怀仙歌》有云:“巨鳌莫载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唐朝诗人王建在《宫词一百首》亦云:“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
《西游记》中,亦记载这蓬莱仙岛之景:“蓬莱分合镇波涛……五色烟霞含玉籁,九霄星月射金鳌。”
……
可见金鳌和蓬莱仙岛之间的非凡关系。
……
金鳌,不仅是托举仙山的神龟,更因千年背负天地灵气,体内凝聚了“乾坤至阳之气”。
至于为何金鳌能补充阳气?
此乃自然之理。
古有“以形补形”之说。
《黄帝内经》对“以形补形”也有所记载,正是:“猪腰煲杜仲,美味且滋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