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攻洛宜当坚决心
第十四章 攻洛宜当坚决心 (第2/3页)
。此外,别无所言。既没有提李密人参的事,也没有问洛阳当前战况进展的事。
李密看完,下到帐中,将家书还给徐世绩,笑道:“却是未言我所赠辽参此事?呵呵,茂公,会不会是尊翁担心李善道多疑,将我的辽参不敢收下?不过话说回来,李善道其人,你熟悉,我也算熟悉,他应不至这般多疑,连两根辽参都疑吧?”
“敢禀明公,按李善道之前为人,当不至此,然现下毕竟他与往日不同,臣不敢断言。”
李密点了点头,亲切地说道:“尊翁安好就行!便是战事繁忙,亦当欣慰。”嘱咐说道,“茂公,你与尊翁的书信现既又通了,切记我的话,父子天伦,为子首当以孝,这通信就不可再断了。纵军务倥偬,你也要抽出时间,尽快与尊翁回信。”笑了一笑,拍了拍他的手,又好似开玩笑地说道,“为免李善道疑心尊翁,辽参,我就不再赠送了。”
房彦藻等捧场般的笑了几声。
徐世绩应道:“是,臣谨记明公嘱令。”
李密回到主位坐下,喝了口蜜水,沉吟稍顷,抚须说道:“茂公,我也正想召你来见。有件事,我想问问你。上春门,这几日可有新的动静?元文都可有再派人出城?”
徐世绩恭敬答道:“回明公,自三天前有人缒城而出,臣立即将他送来谒见明公后,到今为止,并未再有人潜行出城。臣已令各部守将,城中如再有人出,务不可误杀,必立呈於明公。”
“三天前……”李密低声重复了句,眼神飘向案上一份被揉皱又展开的信笺。
房彦藻和祖君彦交换了一个眼神,皆默然不语。
三天前缒城而出之人,正是元文都的心腹,带来了元文都给李密的回信。
唯是,这封信的内容,却与房彦藻策划的“策反元文都,说动他城中内应”的图谋背道而驰。
信中,元文都非但没有答应在城中作为内应,反而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
他指出,李密虽曾参与过杨玄感叛乱,但其到底是出身於隋臣世家,对洛阳城中的这个隋室小朝廷言之,与草莽出身、与隋室势不两立的李善道“亲疏不同”。因此,他愿意为李密说服城中的隋主,赦免李密过去“胁从”的罪过,而双方联兵,共同对付李善道。
在信里边,元文都说李善道打出“为翟让复仇”的旗号,不仅是隋室之患,更是李密的心腹大患,换言之,也就是说,李善道同时是洛阳隋室、李密魏军的共同敌人。
既然如此,何不就与双方罢兵,先合力对付李善道?元文都许诺,若能联手击败李善道,洛阳愿以“大丞相”之位酬谢李密,并“扫龙光门之尘”,隆重迎接李密入朝辅政!
真把李密当三岁孩子哄骗了。
李密当时就看出,这分明是驱虎吞狼、祸水北引的毒计!
恚怒之下,他又派人给元文都送去了一封措辞更为强硬,向元文都明确指出,“洛阳城破在即”,并提出了更好的交易条件,只要元文都肯内应,城破之后,“何吝台阁之位”的密信,试图重新拉回策反元文都的轨道,但新的密信已经送出两天,却如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帐内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
李密不再说话,房彦藻、祖君彦也不说话,包括王伯当亦默然不言。
只有炭火爆裂的噼啪声和灯芯燃烧的细微声响。
徐世绩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知道自己不宜久留,便慌忙再度行礼,说道:“明公,若无其它吩咐,臣营中尚有军务亟待处理,敢请先行告退。”
李密似乎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随意地挥了挥手。
徐世绩如蒙大赦,礼毕,在王伯当温和地含笑目送下,步履沉稳地倒退出帐。
厚重的帘子落下。
徐世绩片刻不敢多留,取回佩刀,客气地回蔡建德了一礼,紧忙还自己的营寨而去。
身后,中军帅帐如同蛰伏在秋夜中的巨兽,灯火通明,散发着令人不安的气息。
……
帐内,沉默依旧。
祖君彦最先忍不住,轻咳一声,打破了沉寂,说道:“明公,元文都此人,历仕周、隋,颇有能名,非易於之辈。看来招降其为内应之事,怕是难以指望了。”
却原来,郑颋又有奏报呈至,徐世绩到时,李密实际上就正在与房彦藻等就郑颋奏报中所言到的“李善道在荥阳等地的最新活动情况”,计议“如何应对李善道,以保荥阳、山东诸郡不乱,及保攻洛之诸部军心不乱”,还有就是“如何才能招降到元文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